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生产与经营(项目一至项目三)

种子生产与经营(项目一至项目三)

种子生产与经营(项目一至项目三)一、填空题1、《种子法》对种子的定义:本法所称种子,是指等。

2、农业生产上所谓良种是指。

3、是生物最基本的属性,是通而实现的。

4、科学区分两类变异,选择的变异对于育种工作非常重要。

5、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6、孟德尔在1856——1864年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1866年发表论文,提出了和,后来称为。

7、杂交中,F1表示(),F2表示()。

8、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

9、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例,是以为前提的。

10、变异的来源有、、。

是重要的变异来源。

11、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又称,由四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差异在于的不同,分别是、、、。

12、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玉米原产于,目前在我国仅次于稻、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14、引种的基本理论是,其要点是。

15、是危险性病虫害和杂草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

16、引种必须经过试验,要按的原则展开试验和推广。

17、现在各国用于生产的主要作物品种绝大多数是用途径育成的。

18、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抽穗后 d开始开花(小麦为)。

同一株上,一般最先开花,各分蘖依次开花,全株开花期 d;同一麦穗上,的小穗先开花,依次移向开花,全穗开花期约 d;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先开。

一般每天有两次开花高峰,即、。

19、在杂交中,目前多采用授粉。

20、调节花期常用的方法是,即。

21、去雄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是。

控制授粉的方法一般为。

22、法定主要农作物必须参加和,并通过。

23、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适合的作物。

24、化学杂交剂生产杂交种的技术要点是、。

25、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不育类型是。

26、三系即。

用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时,第一个环节是,用作母本,作父本,从母本上收获的是;第二个环节是,用作母本,用作父本,从母本上收获的是。

27、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995)实际上将种子分为三级即。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

28、种子的四级程序比三级程序多一个。

二、选择题1、下列属于真种子的是()A、小麦B、玉米C、大豆D、水稻2、下列是类似种子的果实为()A、棉花B、番茄C、辣椒D、向日葵3、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或更高。

A、5%B、10%C、20%D、30%4、普通小麦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21B、42C、23D、465、在自由组合规律下,如果F1是基因型AaBbCcDD,可产生()种配子。

A、4B、6C、8D、166、在独立分配规律下,如果F1基因型是AaBbCc,则F2中AaBBCc占;表现型A B C 占;A B cc占。

()A、4/16 27/64 9/16B、4/64 9/64 4/64C、4/64 27/64 9/647、世界上大多数生物是(),如水稻、玉米、人类等。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多倍体8、作物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遗传适应性类群称为()A、生态因素B、生态环境C、生态区D、生态类型9、进行棉花引种时,()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A、生育期长短B、无霜期长短C、肥水条件D、土壤条件10、小麦杂交整穗剪颖时即用小剪刀将每个小花顶部剪去近(),一般不会伤及雄蕊。

A、1/5B、1/4C、1/3 1/211、()是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和待推品种,是品种改良的基础材料。

A、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B、野生种子资源C、外地种质资源D、本地种质资源12、()是亲本选配的一条基本原则。

A、双亲优缺点互补原则B、综合性较好C、有一定的遗传差异D、较好的配合力13、下列杂交方式属于四交的是()A、A/BB、A/B//CC、A/B//C/DD、A/B//C/3/D14、()是性状第一次分离世代,也是单株选择的关键世代。

A、F1B、F2C、F3D、F415、进行品系比较试验时,一般连续进行()年,对照为推广品种。

A、1B、2C、3D、416、()是生产上大规模利用杂种优势的第一个代表性作物。

A、小麦B、玉米C、棉花D、水稻17、()是利用杂种优势的最有效的途径。

A、人工去雄B、化学杂交剂C、自交不亲和系D、雄性不育系18、()是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品种本身的性状分离D、不正确的人工选择19、搞好()生产是整个种子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

A、育种家种子B、原原种C、原种D、良种20、一般情况下水稻种子田面积约占大田播种面积的()A、3%~5%B、5%~7%C、5%~10%D、15%~20%三、判断题1、良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取代的。

()2、在2002年12月《种子法》颁布实施。

()3、广义的种子生产是指良种繁育。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

()5、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6、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而且在体细胞中是成单的,用n表示。

()7、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最终表现。

()8、纯合体的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9、在连锁遗传试验中,F2代4种表现型都不符合9: 3:3:1的分离比例,说明F1个体产生的4种配子数目不等,且亲本型配子数总是少于重组型配子数。

()10、在遗传的三大规律中,控制n对相对性状的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

()11、在自由组合规律中,F1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在连锁遗传中,F1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的结果。

()12、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都能产生新基因,所以都会产生新性状。

()13、基因突变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但大多数都是不良突变。

()14、基因自然突变的频率很高,尤其是有利突变更高。

()15、在遗传研究中,常利用染色体缺失和倒位进行基因定位。

()16、任何生物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如果缺少了部分染色体,生物就无法生存。

()17、利用多倍体培育新品种,可以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18、南方早稻品种引到北方种植,生育期缩短,应引进晚熟品种交易成功。

()19、我国北方强冬性、冬性小麦品种对温度、日照反应较迟钝,向南引种易成功。

()20、玉米从土壤条件来说,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宜引进早熟品种。

()21、玉米一般由南向北,由西南向东北引种表现较好;从东北、华北引到南方很少有成功的例子。

()22、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所以不宜远距离引种。

()23、棉花若从中熟棉区向无霜期短的早熟棉区引种时,应注意引早熟品种,反之引晚熟品种。

()24、小麦花粉生活力约可维持20分钟,柱头生活力可保持6~8天,但开花3~4天后授粉结实率显著下降。

()25、当两个亲本的性状不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时,可以采用单交方式。

()26、在调节花期时,一般情况下,父母本播种相差的天数应小于开花期相差的天数。

()27、用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F1和F2都是从优良的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

()28、把来自同一F3系统(即F3单株)的F4诸系统称为系统群。

()29、区域试验是将表现优异的品种,在较大面积上,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行的丰产性(产量)试验鉴定。

()30、有性繁殖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

()31、无性繁殖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32、每隔一定年限(1~3年)用良种更新种子田用种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最有效措施。

()33、种子生产程序中,三级程序从育种家种子到良种,只需繁殖四代。

()34、三圃制原种生产程序比较适用于混杂退化较轻的品种。

()四、名词解释1、种子2、种子工程3、种子产业4、种子生产5、种子经营6、遗传和变异7、基因8、染色体9、同源染色体和异源染色体10、性状11、单位性状12、相对性状1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14、基因型和表现型15、杂合体和纯合体16、连锁遗传17、基因重组18、基因突变19、缺失和重复20、倒位和易位21、染色体组22、单倍体和多倍体23、广义的引种24、生态因素和生态环境25、生态区和生态类型26、杂交育种27、种质资源28、单交和复交29、杂种优势30、自交不亲和系31、雄性不育系32、品种混杂和品种退化33、种子生产程序34、原种五、问答题1、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2、*种子生产与经营的工作环节有哪些?3、简述分离规律在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4、简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在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5、何谓减数分裂?有何遗传学意义?6、简述引种的作用及一般程序。

7、简述小麦杂交的方法步骤。

8、简述杂交育种的工作环节。

9、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有哪些?10、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有哪些?11、何谓三系?如何配制杂交种?12、*试述用系谱法处理杂种各个世代的工作要点。

13、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14、简述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