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双水相解析

第七章双水相解析


F——法拉第常数 T——温度

进一步可证明: ZiF(U2-U1) RT
InKi*= InKi+
Ki*——i组分带电时在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Ki——i组分不带电时在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Zi——i组分的离子价
意义:
A 荷电溶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与 溶质的净电荷数成正比. B 由于同一双水相系统中添加不 同的盐产生的不同,故k与Zi的 关系因盐而异。



盐离子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因而在两相间形成电位差,由 于各相要保持电中性,因此对于带电荷的蛋白质等物质的萃取 来说 ,盐的存在就会使系统的电荷状态改变 ,从而对分配产生显 著影响。 (P137) 盐的种类对双水相萃取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变换盐的种类和 添加其他种类的盐有助于提高选择性。 在不同的双水相体系中盐的作用也不相同。在 PEG/磷酸盐 /水 中加入氯化钠可以使万古霉素的分配系数由 4提高到 1 2 0 ,而 在 PEG/DeX/水体系中只从 1 . 55提高到 5。
同种类的盐时,由于相间电 位不同, lnk–pH 关系曲线也 不一样。但在 pI 处, k 应相 同,即两条关系曲线交于一 点。所以 , 通过测定不同盐 类存在下 lnk–pH曲线的交点 , 可测定蛋白质 / 细胞器以及 微粒的pI。
血清蛋白
(4)体系温度的影响
一般地,临界点附近,温度对分配率的影响较大,远离临界 点时,影响较小。 大规模操作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不需冷却。这是基于: (1) 成相聚合物PEG对蛋白质有稳定作用,常温下蛋白质 不会发生变性; (2) 常温下溶液粘度较低,容易相分离; (3) 常温操作节省冷却费用。
(5)体系中微生物的影响。
1)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λ=γp2- γp1
2)表面电荷的影响
道南电位(, Donnan potential):实际双水相系统中有电解质, 当这些离子在两相中K 1, 则两相间产生电位差
U2,U1——相1和相2的电位 Z+, Z- ——分别表示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离子价
保持生物活性和强化相际间的质量传递 ② 分相时间短(特别是聚合物/ 盐系统) ,自然分相时间一般 只有5~15min。 ③ 双水相萃取技术易于连续化操作。 ④ 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一般大于3 ,大多数情况下,目标产物
有较高的收率。( P141 )
⑤ 大量杂质能够与所有固体物质一起去掉,与其它常用固液 分离方法相比,双水相萃取技术可省去1~2 个分离步骤,使 整个分离过程更经济。 ⑥ 设备投资费用少,操作简单,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
(3)体系pH的影响

pH会影响蛋白质中可以离解基团的离解度,因而改变蛋白 质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
pH也影响磷酸盐的离解程度,若改变H2PO4-和HPO42-之间 的比例,也会使相间电位发生变化而影响分配系数。pH的 微小变化有时会使蛋白质的分配系数改变2—3个数量级。

交 错 分 配 法 (cross partitioning): 当 加 入 不
双节线
系线 两相区 均 相 区
别消失,任何溶质在两相中
的分配系数均为1。如C点。
聚合物的分子量越高,相分离 所需的浓度越低 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量相差越 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
3、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
和溶剂萃取法一样,物质在两水相中的分配用分配系数 K表示。 CT K= —— CB Ct、CB——分别代表上相、下相中溶质的浓度 1)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大分子物质表面性质对K影响很大) 2)表面电荷的影响(盐效应:两相系统中如存在盐,对K影响较大) 3)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很多,单因素定量很困难,最佳操作条件靠实验) 4)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1)聚合物的影响; (3)体系pH的影响; (2)体系中无机盐离子的影响; (4)体系温度的影响;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
主要是由于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间无法渗
透,当聚合物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不能形成单一的 水相,所以具有强烈的相分离倾向。
某些聚合物的溶液与某些无机盐的溶液相混合时,只要浓
度达到一定值,也会形成两相,即聚合物—盐双水相体系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优点
① 系统含水量多达75 %~90 % ,两相界面张力极低,有助于
3)综合考虑
4)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1)聚合物的影响

A
聚和物的分子量的影响
当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时,蛋白质易分配于富含该聚合物的 相。例如在PEG—DeX系统中,PEG的分子量减小,会使分 配系数增大,而葡聚糖的分子量减小,会使分配系数降低。 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不论何种成相聚合物系统都适用。 (P135)
一、 双水相分离理论
1、双水相的形成


熵增——混合——自发 分子间作用力------随着Mr的增加,而增大. 聚合物的不相容性------含有聚合物分子的溶液发 生分相的现则
2、相图
临界点(critical point):当 系线长度趋于零时, 两相差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有机溶剂萃取的不足:
许多蛋白质都有极强的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 蛋白质在有机溶剂相中易变性失活。
溶液的分相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有机溶剂,在一定条件 下,水相也可以形成两相(即双水相系统)甚至多相。于是有 可能将水溶性的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一个水相转移 到另一水相中,从而完成分离任务。

B
成相聚和物浓度的影响
当接近临界点时,蛋白质均匀地分配于两相,分配系数接近 于 1。 如成相聚合物的总浓度或聚合物/盐混合物的总浓度增加时, 系统远离临界点,系线的长度也增加,此时两相性质的差别 也增大,蛋白质趋向于向一侧分配,即分配系数或增大超过 1,或减小低于1。
(2)体系中无机盐离子的影响
(5)体系中微生物的影响
结合P139图7-10和P140图7-11
二、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1. 双水相萃取法常用于胞内酶提取和精制
目前已知的胞内酶约2600种,但投入生产的很少。 原因之一是提取困难。胞内酶提取的第一步是将细胞 破碎得到匀浆液,但匀浆液黏度很大,有微小的细胞 碎片存在,欲将细胞碎片除去,过去是依靠离心分离 的方法,但非常困难。双水相系统可用于细胞碎片以 及酶的进一步精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