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一、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背景和目标…………………..…………………….………(一)实施背景………………………………………………………………………………(二)公司业务特点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1.公司业务特点……………………………………………………………………………2.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1)优势…………………………………………………………………………………………2)劣势…………………………………………………………………………………………3.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紧迫性…………………………………………………………1)外部监管要求……………………………………………………………………………2)企业发展内部需求………………………………………………………………………(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指导思想…………………………………………………………………………………2.建设目标…………………………………………………………………………………(四)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范围、框架及方法…………………………………….1.实施范围…………………………………………………………………………. ………2.体系框架…………………………………………………………………………. ………1)体系建设的总体内容…………………………………………………………………2)内控体系横向结构………………………………………………………………..……3)内控体系纵向结构……………………………………………………………….. ……3.体系建设的方法…………………………………………………………………………(五)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1.基本原则………………………………………………………………………….………2.依据………………………………………………………………………………. ………(六)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内容及成果……………………………………………二、项目组织…………………………………………………………………………………(一)组织机构及职责……………………………………………………………………(二)进度与质量控制……………………………………………………………………三、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主要工作步骤和方法……………………………………(一)工作步骤……………………………………………………………………………1.企业内部调查……………………………………………………………………………2.目标设定…………………………………………………………………………………3.风险识别与内控流程梳理……………………………………………………….……4.管理优化……………………………………………………….…………………………5.建立长效机制……………………………………………………….……………………(二)工作方法………………………………………………………………………………四、全面风险管理实施过程及重要的里程节点………………………………….一、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背景和目标(一)实施背景。

(二)公司业务特点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1. 公司业务特点。

2. 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1)优势。

2)劣势。

2.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紧迫性1)外部监管要求为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6月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指引》的贯彻落实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年中央企业都要向国资委提交“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企业发展内部需求。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指导思想。

2.建设目标。

(四)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范围、框架及方法1.实施范围2.体系框架1)体系建设的总体内容以风险为导向、支撑业务正常运营的内控制度体系化建设。

内部控制是基于风险的控制过程,是对评估和管理风险的必要过程。

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将风险应对策略和方法嵌入到各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中,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以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细则(业务流程、控制点、责任岗位)等三级制度为表现形式,循序渐进地优化内控制度体系,使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自发地防止错误、提高效率,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即内控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应对策略及方法的载体,由此形成的以风险为导向、支撑业务正常运营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法,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

在建立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应向外扩展,与内部控制相比,风险管理更偏向管理前沿,更偏向对各业务领域风险的预防管理,因此各业务领域的管理过程中,将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执行、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等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融入到整个管理过程,形成各业务单元、风险管理机构、监督机构三道防线各司其职、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督、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格局,从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体系框架详见图1。

图1 体系框架2)内控体系横向结构根据公司的实际,将业务支撑管理体系(内控制度体系)从横向上划分为公司治理、战略计划、科研管理、财务管理、采办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管理、健康安全环保、行政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内部监督、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15个内控子体系。

15个子体系构成集团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框架,涵盖了集团运营各个业务环节,使内部控制建设清晰、明了,具有可复制性、可选择性、针对性,各单位应按照体系化的思路完善内控建设,将管理真正纳入体系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轨道。

鉴于气电集团所属单位的业务均具有项目建设期、投入运营期的阶段性特点,将内控制度体系分为项目建设与公司运营两个阶段,将15个内控制度子体系按照两个阶段的特点予以分类。

3)内控体系纵向结构从纵向上,15个内控制度子体系均按照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等三个层级编写。

纵向结构的内控制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体系纵向结构图基本制度属于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一层级文件,是制定管理办法、操作细则的基础和依据。

管理办法属于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二层级文件,是依据基本制度建立的管理文件,是基本制度的细化和展开。

操作细则属于内控制度体系的第三层级文件,是依据管理办法编制的、指导具体操作的管理文件。

操作细则主要包括文字描述、反映业务控制和流转过程的业务流程图、控制点、列明控制点责任的内控活动列表等内容。

每个子体系都必须有基本制度,根据基本制度制订一个或若干个管理办法,每个管理办法下可根据需要制订一个或若干个操作细则。

3.体系建设的方法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体系构建原则,从战略目标出发,识别、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发生因素,评估风险发生事故严重性,捕捉风险征兆确定风险存在可能性、估计可能的损失,进而确定风险等级,与风险评价标准对比,排列风险次序,判断风险高且不可控的重大风险,以及高中低但可控的风险事项,最终确定风险评估结果。

按照风险解决方案确定风险应对措施,通常有两种应对措施:一是针对风险级别高或中等、不可控的重大风险,应建立重大风险解决方案,落实责任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二是针对风险高中低级别但可控的风险,对照现有内控制度体系,评估是否已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判断制度是否需要优化或修改。

例如:相关制度是否覆盖了此类关键风险,制度文件是否需要完善等。

将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到内控制度体系优化的方案中,便于落实责任、建立日常风险应对机制。

体系建设的方法详见图3。

图3 体系建设的方法(五)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依据1.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以及总公司有关规定。

系统性原则: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覆盖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考虑各子体系的独立性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体,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设计应符合本单位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管理水平等要求,因企制宜,杜绝生搬硬套,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应建立动态更新机制,随着企业管理的需求及时调整。

效益、效率与风险管理平衡原则:效益、效率与风险平衡原则是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化建设的基本法则,只有三方达到平衡才能真正使企业获益。

一方面要强化关键风险点的管理控制,弱化非重要风险点的管理控制,体现效益和效率的平衡;另一方面要突出内部控制设计的动态适应性,解决固定规范与动态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各单位在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考虑如何防范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前瞻性原则:注意吸收、借鉴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密切关注国内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相关规范、指引的颁布,充分理解其要求,推动集团内部各级单位不断改进完善。

2.依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总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指引》;气电集团相关管理制度;国家其他法律法规。

(六)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内容及成果1.梳理优化制度、流程,对与关键控制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对与重大风险相关的重要流程进行诊断,明确风险与关键控制点。

2. 制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落实气电集团全面风险管理规划,按照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使用统一的方法和软件,在公司内建立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3. 在气电集团统一规划下实现与气电集团的对接与整合,全面建成包括风险管理战略、组织环境、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标准体系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形成的工作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内部控制手册》《风险评价标准》《风险应对策略》《风险事件库存》《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二、项目组织(一)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组长:(公司总经理)成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审核并批准项目实施方案;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决策;讨论并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

2. 执行小组组长:(主管公司副总)副组长:(牵头部门负责任人)执行小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职责:选定项目实施工作人员;协调项目实施所需的资源投入;对项目总体指导和协调;审核项目阶段性目标;讨论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指定各部门协调人。

3. 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牵头部门)职责:制订并向执行小组报告详细工作计划;建立和保持畅通的沟通机制,建立相关报告制度,定期召开例会,负责项目质量与进度、费用的控制;制订总体实施方案和工具、模版,并进行相关培训;将总体计划分解到各实施工作组,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负责与气电集团风险管理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工作,安排和保证项目开展所需的办公条件和后勤服务;组织实施项目各阶段工作,落实内控优化与风险管理方案及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