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留守儿童
刘俊杰2011290405
11广播电视专业一开始在网上,我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闻报道,后来从同学那里拿到了一档新闻调查的节目刚好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这是应该是较早以前的报道,但是按现况来看影响似乎不大。
节目的开头以四个问题引出第一段采访。
怎样的状态?他们父母有没有别的选择?他们期待什么样的帮助?远离父母是什么滋味?
首先是第一个留守儿童的介绍,在四川省遂宁县小学生吴强。
这期新闻调查是以留守儿童为主干线展开的报道,所涉及的对象大都在小学或小学以下儿童,从整个报道来看,主持人敬一丹的采访能力有圈有点,但问题较大的就是对儿童孩子的采访有点失败。
采访一开始就直接问孩子妈妈外出走了多久等一系列较为敏感的问题,但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从采访中来看,对方姐弟俩都属于留守儿童,面对陌生人的采访,面对摄像机,一定程度上都会有点害怕,再加上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有些内向,采访人应该多运用一些身体语言,缓解气氛,搞得好像是在批评,审犯人似的,一问一答没有表情。
然后是旁白的一些评论和姐弟俩平时的生活情境。
之后聊到过年春联和鞭炮,采访人的访问还是有些生硬,我个人认为,采访方式必须因人而异,我崇尚聊天式的对话,既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又能制造一个轻松的
气氛,面对他们特殊的小人群应该这样,“一点都没有买过吗?”这句有点批评的意思,不太妥当。
整篇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数据表现,从第二段采访就有出现,都是关于留守儿童数量的统计。
在第二部分的报道中,一个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被问到杨雪莉爸妈挣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我不止一次在许多的采访里面听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很没有意义的问法,钱能花到哪里谁不知道呢,无非是生活上,学习上或者医疗上,如果还有别的不一样的答案那对方条件也不会差吧。
还有就是采访人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很少作出回答,我觉得的哪怕答应一声嗯,哦也会让对话充实圆满起来,更何况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这个问题在这个报道中频频出现。
然后就是帮助女孩带给他父亲的的采访,我觉得这个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通过特殊的方式给予父女俩多一次的交流机会,这很难得。
然后是对很多工友进行采访,真实地了解工人们外出打工的目的,也是报道的核心起源。
第三部分是整个报道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的报道。
主角是二年级的罗德明,在对话中采访人的问题有些怪异,不止一次的重复问妈妈呢,奶奶呢,罗德明都说了没有跟任何人说你为什么还要一味的问下去呢?我不认为这是对问题的求知欲或是探索深究,要明白眼前这个孩子是丧父而且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的小学生,这种偏刺激性的问题应该避免。
对罗德明的问题应该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问题,比如平时喜欢做什么,有没有很要好的小伙伴等等,而不是在最后还要问不高兴的事是什么。
第四部分是讲述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采访了复桥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和成都市五十二中的老师,有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会做出哪些行为,相比采访哪些教育部领导单位主任,我认为这些长期直接与留守儿童接触的老师工作人员更具说服力,能更加了解他们的问题并给予教导和帮助,采访对象的选择很正确,并且对这几个老师校长的采访问题都很有深入性。
第五部分就是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措施介绍。
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跟踪报道充分突出留守儿童变化的前后对比,青年志愿者们刚开始来到小学所见所闻,所表现出来的惊讶,担忧是面对亲身接触这些留守儿童的真实感受。
在小学生们的集体采访,我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采访方式,好像学生之间在聊天一样,明显不同于节目开始那样冷淡,僵硬的氛围。
接下来的部分我认为应该是这个报道最成功的一段,就是罗德明的变化,通过大学生哥哥的帮助和关爱,加上他打饭之后天真的笑容解释了一切,他既不会过度煽情,同时又扣人心弦,让观众感受到爱所带来的力量,更是呼吁民众关注关爱心留守儿童的一种表现手法。
最后一部分是将留守儿童和社会各界联系起来。
其中儿童通过“爱心电话”给父母打电话的镜头很有价值,给我的感觉是在我们看来不难做的帮助,却能够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给了他们惊喜还有远距离的爱。
在王凤的生日会上,由于记者的仔细观察发现一位长期家人得不到相聚的学生,这突然的发现也正好与王凤过生日做一个对比,很鲜明清楚地反应他们对缺少一个完整家庭所感受到的痛苦。
最后的
那个由共青团成都市委举办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次很政府部门联系上,但是我认为政府做得确实太少,给外出留守儿童父母上讲座课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全市那么多农民工,有几个知道有这样的讲座,有几个有时间有意愿来呢,还是相对有局限性,我认为这点可以在评论中提到,或是再后来采访共青团四川省省委书记中提到,既然是社会性的问题,就应该加大力度将精力放到重点上。
总结一下,整体来看这期新闻调查我认为还是比较深度的,不管从个人,身边朋友,周围环境,外界帮助,前后对比,政府行动都采访全面,主持人除了对孩子的某些文化有些不足其他都很有针对性,不过在最后,我想应该可以相应地加一些呼吁广大市民多关心一下留守儿童,不管人力物力还是财力,甚至可以通过信息表的方式介绍一些爱心活动之类的,新闻调查的报道为的不仅仅是弄清事实真相,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出我们应该了解到的内容,并且在将来的生活中引起注意。
还有就是这期报道只是围绕四川省的留守儿童情况做的调查,我认为可以区域性地到其他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主干部分的采访,这样能够是报道丰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