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中最具影响的人物典型是谁?()A . 陈奂生B . 牛百岁C . 禾禾D . 小月2.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B .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C . 长期以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D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3. (7分) (2019九上·大邑期中)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②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③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任选一首,默写其颔联和颈联在横线上。
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2分)4.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雪花铺天盖地,山野全白了。
雪片飘积在群树上,有几处发脆的枝丫被积雪压断了,鸦雀在树木间跳跃,振落了枝上的积雪。
近处优寂的山村,远处的湖泊,在弥漫的雪雾里,都变成了灰色。
踏雪而行,让我禁不住放开喉咙唱起了歌曲《雪中情》。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2)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跳跃 ________ 泊 ________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欲去问西家”中的“问”字可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本诗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就此作具体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2017·邻水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
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任末勤学》)(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段一处)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③或依林木之下________ ④常以净衣易之________(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4)甲乙两文都是些勤学的,宋濂与任末的遭遇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5)你认为任末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7. (17分)(2017·辽阳)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极光形成之谜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
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
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
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
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
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
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
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
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
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
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
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
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
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
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
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4)选文第⑥段的划线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A . 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 . 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 .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 . 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8. (8分) (2018九上·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绿色油田”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
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
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
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
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
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
今后,各地在建设“微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
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
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1)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4)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9. (7分)(2020·衢州) 非文学作品阅读《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掌上科技馆1月3日《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
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科普影评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