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选择理论
凯恩斯:由于各人的预计不同,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持有证券。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凯恩斯的理论不相吻合,投资者对自己的预计往往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证券。
对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漏洞,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托宾模型。
托宾模型:主要研究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所以又称为“资产组合理论”。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是美国经济学家
认为利率是无法预期的,正是利率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由于有风险,投资决策的原则也将发生变化。
人们不是以收益最大化,而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
预期效用是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函数
托宾认为,资产的保存形式不外乎两种:货币和证券。
持有证券可以得到收益,但也要承担由于证券价格下跌而受损失的风险,因此证券称为风险性资产;
持有货币虽没有收益,但不必承担风险(排除物价变动情况),故货币称作安全性资产。
如果某人将其资产全部投入风险性资产,那么他的预计收益达到最大,同时风险最大;
如果某人所有资产都以货币形式保存在手里,
如果他将资产分作货币和证券各一半,他的预计收益和所要承担的风险就处于中点。
托宾将人们分为三种类型:
风险回避者,他们注重安全,尽可能避免风险;
风险爱好者,他们喜欢冒险,热衷追逐意外收益;
风险中立者,他们既追求收益,也注重安全。
在现实上生活中,后两类人只占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属于风险回避者。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就是以他们为主进行分析的。
托宾认为,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假如某人的资产构成中只有货币而没有债券时,为了获得收益他会把一部分货币换为债券,因为减少了货币在资产中的比例就带来了收益的效用。
但随着债券比例的增加,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风险的负效用递增,但新增加债券带来的收益正效应与风险之和等于零时,他就会停止将货币换成债券的行动。
反过来,如果某人的全部资产都是债券,为了安全,他就会卖出债券而增加货币持有额,一直到卖出的最后一张债券带来的风险负效用与收益正效用之和等于零时为止。
只有这样,人们得到的总效用才能达到最大。
另外,托宾模型还论证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
这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引起预期收益率的变动,破坏了原有资产组合中风险负效用与收益正效用的均衡,人们重新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的行为,导致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