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习题一、单项选择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的分离。
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6.()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分化.组合形成的?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来看,民族的发展是A.是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B.是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C.使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D.民族的物质发展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18.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属于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
二、多项选择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C.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D.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的民族形成典型途径是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10.民族素质包括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
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展D.飞跃式发展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是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特点的是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三、辨析题1.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阶级斗争。
2.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3.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所以二者并无实质区别。
四、简答题1.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4.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请用你所学的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上述现象。
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2.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同化问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A 3.A 4.A 5.A 6.D 7.B 8. B 9.A 10.C11.C 12.B 13.D 14.A 15.C 16.A 17.A 18.C 19.D 20.B21.B 22.B 23.D二、多项选择1.ABC 2.ABC 3.ABCD 4.ABC 5.BCD 6.ABC 7.ABCD 8.ABC 9.AB 10.ABCD 11.CD 12.CD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三、辨析题(每题7分)1.答案:错误。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阶级斗争只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量的积累和扩大的决定因素,也是民族发展的质的转变的决定因素。
此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2.答案:正确。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3.答案:错误。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
民族同化不同于民族融合。
它们:(1)发生的时间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发着民族同化现象。
而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2)发生的范围不同:民族同化是一个局部现象。
它是个别民族单方面的变化。
而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
(3)发生的结果不同:民族同化的结果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民族融合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
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4)实现的途径不同: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形式,而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简答题1.答案:(1)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
(2)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发展中,一方面是民族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民族性增强的趋势。
(3)在社会主义的民族发展中,出现了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的趋向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性日益增多的趋向。
2.答案:(1)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民族同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强迫同化是认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同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现象,是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
(3)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自然同化中的同化主体一定比被同化民族的发展程度高,其中经济力量.文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
(4)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5)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3.答案:(1)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民族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民族融合不是突然发生和完成的,是由量变到质变,总体量变和部分质变,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种量变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的。
(3)民族融合是一个自然过程。
(4)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
4.答案:(1)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
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2)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3)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