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王萌食用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进展也出现出勃勃生气。

不管是食用油的品种、质量,依旧生产能力、加工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等都得到了相当水平的进展。

相伴着食用油新标准的实施,以后食用油的行业格局将会发生较大改变,几大食用油巨头获得历史性的进展机遇。

一、2004年7月底行业差不多现状(一)行业要紧经济指标概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食用油的市场容量高达1200亿人民币,其中小包装食用油(以品牌油为主)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5%。

2004年7月底累计产成品1146517.8万元,同比增长66.32%,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截至2004年7月底,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320家,亏损企业326家,占全行业的25%,累计亏损金额76819.6万元,同比增长138.24%,行业亏损程度。

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20705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5%;实现利润总额1193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0%,行业利润率降低。

食用油行业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据资料显示,国内约有70%的销售收入集中在占总数7.5%的企业,然而与世界食用油大国相比,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集中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型厂家。

在以后,大型厂家的兼并和众多小型厂家的灭亡,必定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4年7月底食用油加工行业累计销售收入9207057.6万元,比2001年全年销售收入额7595194万元增长了21.22%,占到2003年全年累计金额的68.63%,食用油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据保守估量,至2004年12月底,全年累计销售收入将超过1900亿元,食用油的市场前景十分宽敞。

(二)行业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猛烈大大压缩了食用油加工行业的利润率,各企业都在纷纷查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4年7月食用油加工行业资金利润率为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33%,相关于去年同期分别降低0.45和0.55个百分点。

(三)价格变化多受外界环境阻碍进入9月上旬以来,国内食用油市场受“双节”采购高峰等因素的阻碍,市场价格显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场交易明显好转。

笔者分析认为,尽管近期国内食用油市场差不多出现全线上升态势,但受整体行情大环境的阻碍,估量后期食用油市场价格依旧面临不小压力,市场价格大幅走低的时刻应该在10月份。

据估量,到10月份国内食用油因消费者购买数量已备齐,销售数量将大幅回落,再加上大量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的全面上市,将促使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明显下降。

(四)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累计至2004年7月底,山东省食品油加工行业销售收入1797630.7万元,约占全国总收入的20%。

销售排名前5位的地区总收入约占全国的60%,食用油加工行业地区集中度比较高。

目前全国有食用油品牌600多个,但“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这三大品牌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品牌所占份额已接近市场垄断。

随着食用油行业新标准的实施,品牌集中度还将连续提高,食用油行业将步入垄断时代。

(五)食用油新标准抬高门槛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另外,还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8种食用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立即实施。

食用油新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以下三项核心内容:一是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依旧“浸出”;二是按品质将所有食用油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相当于原先的色拉油、高级烹饪油、一级油、二级油),禁止只标注“烹饪油”、“色拉油”作为等级;三是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说明。

上述三项标准如不在产品外包装上标出,将被禁售。

市场准入和转基因标识制度也是行业杀手锏。

实际上,除了食用油新标准将加快该行业重新洗牌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转基因标识制度也将进一步加剧食用油行业的优胜劣汰。

今年7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治理方法》(以下简称《方法》),第一对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依照该《方法》,不准没有生产许可证的这5类食品进入市场,凡符合质量安全差不多要求的食品,必须加贴或印有“QS”标志,自2004年1月1日起,只有贴(印)“QS”标志的食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分析人士指出,准入制的实施将大大加速食用油行业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因为一大批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中小油厂将因资金和技术实力不济而面临倒闭。

另外,我国早在2002年3月20日就开始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治理方法》,要求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进行标注,农业部并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检查实施情形,北京、上海等市的农业局相继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监督抽查,由于目前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是否有危害尚没有定论,因此出于为自身健康考虑的心理作用,贴上转基因标识的产品销售将受到阻碍,这也是许多用转基因大豆压榨的食用油生产企业不到万不得已时可不能加上转基因标识的要紧缘故,但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治理》实施力度的加强,不依法标识的产品将不准出售。

这些企业最终也会被“逼上梁山”,同意市场的考查。

(六)新标准引发食用油行业连锁反应1、提早囤货导致进口大幅飙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期间,中国进口食用油数量达到3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5%。

据分析,依照我国最新公布的食用油卫生条例规定,从10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行更为严格的豆油进口标准,要求进口豆油达到精炼油标准,而目前大量供应我国的南美豆油多为初榨豆油,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因此,进口商抢在豆油进口新标准实施之前大量进口。

因此,大量进口豆油并不排除由于国内需求加大导致豆油大量入区囤积。

据悉,由于今年豆粕价格走低,国内部分油厂无利可图纷纷停产甚至转产,而今年国内食用油产需缺口在600万吨左右,对进口豆油需求量大幅增加。

由于豆油进口的激增,导致国内食用油原料价格一路下跌——调和油原料价格由前几个月的7500元/吨跌至目前的6500元/吨左右。

2、食用油厂普遍削价抛售北京降幅在10%至20%之间;杭州最大降幅达到20%;广州最大降幅达到20%;福州降幅在8%~12%之间。

据悉,最近以来许多食用油厂商竞相降价,拟在食用油新标准实施“大限”来临之前将不符合新标准的存货“清仓”处理。

新的食用油标准说明,食用油产品被要求详细注明用料来源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生产工艺是“压榨”依旧“浸出”。

现时期油厂所存食用油以及终端市场小包装油均未采纳新标准,凡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食用油10月1日后将被禁售。

业内人士分析,这不排除某些大品牌厂家通过降价方式挤压杂牌厂商,还有相当部分厂商以棕榈油勾兑降低食用油成本。

加上天气转凉,9月份之后“勾兑”油销售旺季行将终止,市场存货被迫削价抛售。

3、小精炼油厂走到生死关口业内有关人士表示,新标准引人注目的是豆油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

增设“原油”使得原油贸易有章可循,只是实际上却将原先大量中小精炼油厂推向生死关口。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国内转基因政策的出台实施,导致大豆进口被大型油脂企业所垄断,一大批中小压榨企业被迫停产、转产或破产。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划分原油和成品油之后,中期以内原油进口可能出现大幅下降趋势。

因此,大批中小精炼油厂商要么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油进行加工,要么停产、转产或重组。

明显,新增原油标准在操纵原油进口的同时将行业洗牌和重组进一步扩展到精炼行业。

基于这一背景,大豆货源将向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移集中,目前业已存在的大豆货源相对垄断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时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食用油进展方向(一)小包装食用油潜力庞大专家推测,到2018年,我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销售额将增达500亿元。

小包装食用油与其他食用油市场相比,显现出专门多突出的优势:第一,小包装食用油极大地扩大了食用油的销售范畴,形成了一批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在内的全国性品牌;大多数散装油则由于包装缘故,在运输、储备过程中容易变质,并产生对人躯体有害的黄曲霉素、胆固醇以及各种杂质,使得其销售具有专门强的地域性。

其次,尽管目前我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相关于散装油市场而言还较小,但小包装食用油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当快,与大多散装食用油无人知晓、缺乏消费忠诚度的状况相比,小包装食用油不仅在消费者中拥有相当高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还有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

调查显示:在全国30个中心都市中,以金龙鱼、福临门等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较高美誉度和忠诚度。

因此从小包装与散装油的竞争比较来看,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散装油的竞争较为分散,以区域竞争为主,而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则相当猛烈,而且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有逐步进入寡头垄断的竞争趋向。

第三,小包装食用油的工艺先进。

小包装食用油一样要通过过滤、洗涤等多道工序,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大豆色拉油精选高蛋白大豆,需通过脱杂、脱酸等8道工序,完全清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具有抗衰老、增强经历等作用。

因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健康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加之目前市场上不断显现散装油的质量问题,更使得人们增加了对小包装食用油的选择。

目前,北京和青岛等一些大都市为了保证食用油的安全性,差不多取消了二级油或散装油的销售。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通过十几年的进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要紧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时期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进展时期。

(二)健康油风行食用油是每个人每天必须摄入的,对人的一生健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今天,健康、营养、美味已然成为食用油市场的概念主流。

健康食用油推动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满足居民饮食与健康的双重需要。

2004年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各种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青睐。

追溯其缘故,不外乎有三:缘故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

通过十几年的进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健康、营养。

2003非典疫情的阻碍,更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固进展,一个规模不断扩大、购买力旺盛的中产阶级正日渐形成,他们对健康类食品的强烈需求,也使高档食用油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

缘故二、企业竞争的需要。

食用油市场的猛烈竞争,在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之后,最终依旧产品本身的功能、品质的竞争。

食用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食用油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生产差异化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