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雪国》的艺术特色
范润志,海洋学院,201300810130
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感人肺腑的精彩场面,而且粗读起来仅仅是
流露着那么一点点“淡淡的哀愁”的平淡无奇的中篇小说,《雪国》发表后在国内外
却引起了那么强烈的反响,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
的顶峰”,并成为他的作者——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
作品。
这里面肯定有许多东西是值得读者和研究者探究的。
本文将就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探索出了一条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和日本
古典文学传统相结合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我认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雪国》,就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艳丽的花。
我们分析《雪国》的艺术特色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幽情”是日本古
典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就形成的传统的美学观念。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
中始终贯穿着的“纤细、含蓄、清淡而纯真”的格调。
他的作品读后给人留下的第一
个感受就是“淡淡的哀愁”和“温柔的伤感”。
“悲”和“美”的紧密联系与融合,
是他作品特殊的艺术风格。
这在《雪国》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雪国》的情节很简单,写一个靠祖产生活得有家室的浪荡子弟岛村三次到“雪国”与一个名叫驹子的艺妓相会的一些情况。
作品通过对岛村、驹子等各种人物的描写,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和不幸。
作者调动了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形成了作品“美”和“悲”紧密联系并互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日本文学的传统特质之一是排斥理而尊重情,言理也是情理结合”,将“哀”
余情化,以求余情的艳。
这里所指的艳,是表面华丽而内在深玄,具有一种神秘、朦胧,内在的和感受性的美,而不是外在的关照性的美。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明显继
承和发展日本文学这种“余情美”的传统,但更为重视气韵,强调美是属于心灵的力量。
其中,“余情美”的艳,便由书中的理想女性形象——驹子来予以具体化、形象化。
驹子是《雪国》中的女主角,是容貌美丽、心地纯洁、命运悲惨而不甘沉沦地努
力寻求生命价值的日本下层妇女典型。
她虽然沦落风尘,在屈辱的环境中历尽人间沧桑,但并没有在纸醉金迷中被湮没,而是承受生活的不幸和压力,以顽强的意志,执
着寻求人生的价值。
从川端康成对驹子的容貌、言行、内在心理等方面的刻画中,我
们不难看出,驹子身上熔铸着川端康成对“余情化的艳”的美学追求。
驹子天赋丽质,洁净美艳。
她给予读者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其洁净,《雪国》由始至终都尽量渲染她的
这一美的特质。
在“晨镜”一节中,作者写道:“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此外,川端康成还将驹子的活动置于白茫茫的
雪国之中,让她围白围巾房间内整洁的一尘不染等,作为川端康成“艳”的美学理念
化身的驹子,其外貌上的艳美纯净也必然是经过内在情操化而展现出来的“艳”,这
是一种悲剧性的艳。
总的来说,川端康成描写的驹子,从情绪、精神到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哀与艳,
驹子的爱情是精神化和人情化的。
应该说,《雪国》中所描写的种种悲哀,以及这种
悲哀的余情化,都是带有日本文学主情主义的精神。
它一方面深化了悲哀与冷艳之美,一方面又接触到了生活的最深层面。
川端康成创作的《雪国》之所以取得成功,并非
一种单纯的回归日本,而是在东西文化比较中,把自己民族的东西加以创造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