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簇合物

第五章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簇合物


上述羰基化合物的价电子数都是 18 ,因此能够形成稳定 化合物。 注意:上述化合物中金属的原子序数都是偶数,原子序数是奇
数的过渡金属形成的单核羰基化合物的价电子数都只有 17,因
而很不稳定,但它们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稳定结构:
4
2. 主族和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特点
主族金属和过渡金属都生成包含M-C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1) 从键型考虑,M-C键有离子型、共价型和缺电子共价型三类。
5
①离子型:电正性较高的ⅠA 族和ⅡA 族金属生成离子型有 机金属化合物。它们不溶于烃类溶剂,对空气和水敏感,这 类化合物的稳定性与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相关。 ②共价型:过渡后金属(包括Zn,Cd,Hg)以及主族金属通常 形成 σ 共价型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挥发性较大,与有机物 很相似。过渡金属与烷基或芳基键合也生成 σ 共价型化合物, 如 [(CH3)3PtI]4。σ共价型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和有机基各 提供一个电子形成2中心2电子M-C键。
7
表5-1 缺电子键型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 [LiMe]4 [BeMe2]x [AlMe3]2 单体相对分子质量 21.96 39.08 72.09 结构类型 四面体型聚合物 线型聚合物 二聚物 挥发性 难熔 在200℃升华 在15.4 ℃熔化
图5-3 [(CH3)3Al]2、[CH3Li]4和[(CH3)2Be]x的结构
10
表5-2 过渡金属与碳形成σ键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主要类型
11
(2) π酸配体
典型π酸配体CO与低价过渡金属成键时发生σ成键作用和π成键作用。 当CO充满的σ轨道与金属σ杂化轨道重叠时产生 σ成键作用,这时电子从 碳流向金属,同时 CO有空的 π轨道可以接受金属充满的 dπ或dpπ杂化轨 道的电子,于是产生π成键作用,这时负电荷从金属流向碳。
13
配体电子数
一般CO、氨、三苯基膦、卤素离子等都作为 2 电子给体;
对于氢、卤素、甲基既可作为 1 电子给体,又可作为 2 电 子给体。一般将它们作为提供一对电子的“配体”,只有在 σ 共价型的有机化合物中将它们作为 1 电子给体,这时金属 也提供一个电子形成 σ 共价键;
中性有机分子的每个双键或叁键也提供一对电子 (前提是不
18
稳定二元羰基化合物在d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ⅠB族,ⅣB族,Nb, Ta,
Pd, Pt等只形成混合配体(除CO外还有其他配体)或不稳定羰基化合物。
Ⅲ Ⅳ Ti Tc2(CO)10 Zr Nb Mo(CO)6 Tc3(CO)12 Hf Ta W(CO)6 Re2(CO)10 Ru3(CO)12 Os(CO)5 Os3(CO)12 Ⅴ Ⅵ Ⅶ Ⅷ Ⅰ Ni(CO)4 Co4(CO)12 Rh2(CO)8 Rh4(CO)12 Rh6(CO)16 Ir2(CO)8 Ir4(CO)12 Pt Au Pd Ag Cu Ⅱ
备这类化合物。
19
表5-4 某些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20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1) 可与碱作用生成含氢羰基配合阴离子 Fe(CO)5+3NaOH Na[HFe(CO)4]+Na2CO3+H2O H[Co(CO)4]+Na+ Co(CO)4- + H+ pKa≈7
(2) 与酸作用
Na[Co(CO)4]+H+
CO同金属的π成键作用又称为π反馈作用,它与σ成键作用同时存在 并互相加强,而形成稳定的羰基化合物。按照 Lewis酸碱的概念,CO既 是σ碱又是π酸,简称π酸。其他π酸配体如异氰(NC)、膦(PR3)、胂(AsR3)、 月弟(SbR3)、亚硝酰基(NO)等。
12
(3) π配体
π 配体多数是含碳的不饱和有机分子,它们以多个碳原 子与金属配位,提供 π 电子与金属键合,这类不饱和有机分 子有链状 ( 烯烃、炔烃、π烯丙基、丁二烯等 )和环状的(环戊 二烯、苯、环辛四烯等)。 π配体与金属的键合作用类似π酸,也有σ和π两类,但它 们与π酸配体有以下两方面区别: ① π配体给出和接受电子都利用配体π轨道,而π酸配体给出 电子利用σ轨道,接受电子利用空的π轨道; ② π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中金属原子不一定在π配体平面内, 而π酸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中金属 原子在直线形配体的轴上或 平面形配体的平面内。
16
例如:

CH3Mn(CO)5 中 CO是中性的, CH3 含有奇数碳,带一个形式上的 负电荷,所以Mn的氧化数是+1。

Fe(CO)3C4H4中环丁二烯是一个偶数碳键合的配体,形式电荷等于
0,羰基也是中性的,所以Fe的氧化数是0。
必须指出氧化数是人为指定的一种形式,不能用物理方 法直接测定它的数值,也不对应于某种物理性质,并且同化
3
1827 年丹麦化学家蔡斯制得了第一个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K[PtCl2(C2H4)]· H2O(蔡斯盐); 1952年二环戊二烯基合铁(Ⅱ)[(C5H5)2Fe]的合成和其夹心结 构的测定推动了有机金属化学迅速发展;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
• • •
Co2(CO)8 可作为烯烃氧化或醛还原为醇的催化剂,在反应中生成羰基 氢化钴中间体; 铑 的 三 苯 基 膦 卤 化 物 RhCl(PPh3)3 对 均 相 加 氢 反 应 有 高 催 化 性 能 — Wilkinson催化剂; 烷基铝 - 有机金属卤化物 Al(C2H5)3-TiCl3 广泛用于烯烃聚合 —ZiegllerNatta催子序数规则(EAN 规则)。金属的全部电子数和配体所提供的 σ电子数之和恰 好等于金属所在周期中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若只考虑价层电子,则金属价电子数加上配体 σ 电子数 的总和等于18的分子是稳定的,EAN规则亦称为18电子规则。
对于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 d8 组态离子,它们的 p 轨 道能量较高,不能全部参加成键,以致生成平面正方形配合 物时16或14电子比18电子更稳定。
V(CO)6
Cr(CO)6
Mn2(CO)10
Fe(CO)5
Fe2(CO)9 Fe3(CO)12 Ru(CO)5
Co2(CO)8
不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如Ti(CO)6,Pb(CO)4,Pt(CO)4,Fe(CO)4,Ni(CO)3 等,可利用 CO与金属原子在稀有气体基质中低温合成,这种技术称为基
质隔离法,在类似的条件下使稳定的羰基化合物发生光分解作用也能够制
§5.1 有机金属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金属化学的范畴及其重要性
有机金属化学研究金属与有机基团直接键合的一类化合物。 狭义上说,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金属和一个或多个碳原子
之间直接键合的化合物。
金属和有机基团的键合不是通过碳,而是通过其他元素的 原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有机化合物。 这章主要讨论含M-C键(M是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 化合物,即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6
过渡金属还能与烯烃、炔烃、芳烃或其他不饱和有机分 子形成π共价型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配体以多个碳原子与 过渡金属键合的特点,成键电子高度离域;过渡金属与CO、 N2、NO等也形成共价化合物,但金属与配体间同时存在σ和π 相互作用。
(2) 从价层电子数考虑,主族金属形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遵守 八隅体规则,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遵守有效原子序数 规则。 八隅体规则是指金属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总和 等于 8 的分子是稳定的。ⅠA,ⅡA,ⅢA 族金属价电子数较少, 加上配体电子数后价层电子总数仍小于 8,故形成的有机金属 化合物属缺电子型,它们常表现出与溶剂缔合,本身聚合或 形成多电子2中心键的趋势。
(3) 与X2、NO的取代反应 Fe2(CO)9+4NO 2Fe(CO)2(NO)2 + 6CO
(4) 氧化还原反应
Mn2(CO)10 +Br2 2Mn(CO)5Br
21
2. 18电子规则
① 过渡金属的价电子就等于它的 d电子数,但中性原子的价 电子数需根据电子组态确定。
表 5-5 不同氧化态过渡金属的价电子数
考虑电子离域 ) 。含有多个双键的烯烃提供的 π 电子数是可变 的。
14
表5-3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配体的电子数
电子数 共价键 孤 烯 炔 碳 碳 对 烃 烃 烯 炔 1 2 2 2 2 3 3 3 4 4 4 6 8 10 例 CH3,H,X 桥连的CO,η1-C3H5 端 CO,NH3,CH3-,X-,H-,PPh3(X为卤素) C2H4,C2F4 RC≡CR R2C : RC ┇ η3-C3H5 NO(直线形) C4H6(丁二烯) η4-C7H8(降冰片二烯) η4-C7H8(环庚三烯),η4-C8H8(环辛四烯) η6-C6H6,η5-C5H5-,η6-C7H8,η6-C8H8,η7-C7H7+ η8-C8H8 η8-C8H82-
学性质也不一定发生直接关系。
17
§5.2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1. 概 述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反应 (直接或在还原剂存在 下),生成羰基化合物,一些典型的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Fe + 5CO OsO4 + 5CO 2CrCl3 + 12CO + LiAlH4
200℃ 高压
Fe(CO)5 Os(CO)5 + 2O2
族 第一长周期 3d 第二长周期 4d 第三长周期 5d 0 Ⅰ ⅣB Ti Zr Hf 4 3 2 1 0 ⅤB V Nb Ta 5 4 3 2 1 ⅥB Cr Mo W 6 5 4 3 2 ⅦB Mn Tc Re 7 6 5 4 3 Fe Ru Os 8 7 6 5 4 Ⅷ Co Rh Ir 9 8 7 6 5 Ni Pd Pt 10 9 8 7 6 ⅠB Cu Ag Au 11 10 9 8 7
第五章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和过渡金属簇合物
1
§ 5.1 有机金属化学基础知识 § 5.2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类似羰基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不饱和链烃配合物 夹心型配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催化 过渡金属羰基簇 过渡金属卤素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