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用地规模
2020年,规划总建设用地为2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模

用地比例
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 40%,产业用地占10%,商 业用地占3%。公共绿地占 18%。人均建设用地不超 过75平方米,低于国家的 用地标准。
附录 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1
2
用地代码
R R1 R2
低于150吨 达到20% 达到90% 达到60% 达到50%
三规合一
在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开展了《中新天津生 态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新天津生态 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 书》,确定了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并纳入总体规划
专家领衔、部门合作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220升/天 人均综合用水量320升/天 非传统水源利用量占水资源总利用量的
比例不低于50%
节水措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总体规划的审查过程
项目背景

2007.4,温家宝、吴作栋会谈
提出“三和”、“三能”
人与人和谐共存 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规划范围是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区的延续, 是天津两大自然保护区通往渤海湾的唯一入口。
规划范围生态敏感性高,生态功能不 可替代。
蓟运河
永定新河
生态城
3、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保留生态核心区与蓟运河 及河口湿地间的联通,形成 “水库-漫滩湿地-河流-滩 涂湿地-海水”的多级生态空 间网络格局。
C 其中
C1 C2 C3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用地面积 面积(公顷)
1075
比例 42.67%
118.8
956.2
247.96
9.84%
3.9 85.85
80.54
C5
医疗卫生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7
3
S
其中 S1
文化古迹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能复制 能实行 能推广
2007.7,吴仪、李显龙会谈
2007.11,温家宝、李显龙签署 协议
提出“四项要求”、“两条原则”
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政企分开。
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 示范意义,特别是要以非耕地为主, 在水资源缺乏地区。

建设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 施分质供水。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不低于50%。
雨水收集
海水淡化
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减少生态城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降低水污染负荷
生态城用水指标:
指标引导

生态环境健康

社会和谐进步



经济高效循环
区域协调融合
自然环境良好
人工环境协调
生活模式健康
基础设施完善
管理机制健全 经济发展持续 科技创新活跃 就业综合平衡 自然生态协调 区域政策协调
联合治污 区域经济协调
区内环境质量达标率 自然湿地净损失 本地植物指数 绿色建筑比例 公共绿地 日人均生活水耗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绿色出行比例 绿色消费所占比例
城市中心区:6.4万个 城市片区中心: 5万个
城市产业区提供就业岗位总 数:5.3万个
城市文教博览娱乐设施提供 的就业岗位总数:1.4万个
其他设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 数:2.9万个
3、城市布局结构

从四个方面对其评价:
工程地质: 结合砂土液化区分布、天然地基利 用评价、桩基利用评价、多年地面 沉降累计量分布、地震烈度分布、 地下水水位等因子,叠加盐渍化因 子进行评价。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城内所有建筑都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广泛采用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0%以上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绿色建筑产业;
(3)生态型新兴服务业(包括文化 创意、特色旅游、康体休闲等现代 服务业)。
主导产业
(1)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积
极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节约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生 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先进适用技术。
依托高校和科研 院所,建立产学研相 结合的创新模式,发 展生态环保教育产业, 增强创新能力。
主导产业
(2)绿色建筑产业; 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积极推行住宅产业
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确保房地产业的 健康发展。
主导产业
(3)生态型新兴服务业; 建立生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融资体制,简化外商
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程序,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完 善配套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
5.95 71.12
0.6 347.27 341.04
13.78%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4
G
其中 G1
绿地 公共绿地
G2
生产防护绿地
6.23 458.2 422.2
36
18.19%
5
M
其中 M1
6
W
7
U
8
CR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混合用地
236.13 236.13 11.59
44.27
• 土壤性质: 主要因子为土层厚度
土地覆盖: 主要因子包括现状古河道、污水库、 水塘、养殖塘等地表水因子和现状园 地、草地、苇地、滩涂、旱地、半荒 裸地、居民地、道路等
生境因子: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NDVI(归一化差值 植被指数)分析
NDVI










分 析


8度区

7度区
3、城市布局结构

选址依据
中方:依法取得土 地、不占耕地、节 地节水、实现资源 循环利用。 新方:能复制、能 实行、能推广。
中新天津生态城
规划范围

东至汉北公路—规划中央 大道,西至蓟运河,南至 永定新河入海口,北至规 划的津汉快速公路。
占地面积: 约3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0年, 中期至2015年, 远期至2020年。
规划范围

三分之一是废弃的盐田, 三分之一是有污染水面, 三分之一盐渍化荒地, 水质性缺水 自然条件恶劣。
1、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

三和三能
人与人和谐共存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
供热系统充分利用北疆电厂 余热
•返回电厂的10℃回水,依次进入换热 器、梯级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 量,升温到90℃,最终通过蒸汽加热 器将回水升至130℃供出。 •在用户端,进入包括热水型单效吸收 热泵及换热器集成的大温差换热装置, 逐级降温到10℃后再返回电厂,完成 循环。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 邻里 学

中心

居住社区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综合片区
4、绿色交通

公交系统 1.公交服务层次
1)城市对外及片区之间的快速服务 2)片区内部高可达覆盖性服务
2. 骨干公交网络
1)轨道塘汉线 2)地面公交线:要注意与轨道的分 工与衔接,并注意与外围区域的衔接
3.公交枢纽
2.慢行系统类型
1)休闲健身道路(自行车专用) 2)通勤道路(自行车与行人专用)
3.横断面规划
滨水通道红线宽度8米,不设人行道。 日常出行通道红线宽度16m
4.自行车停车场
布设原则“足量供给,就近服务”
4、绿色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社区绿色通道 •居住社区中心+社区绿地 •片区入口停车场
能实行 能复制 能推广
主导产业
发展策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 生态城建设成为国际生态环保技术 的策源地、总部基地,积极参与国 际合作与分工,建立新型的国际技 术和经贸合作机制,构筑与生态城 适应的产业结构,形成国际一流的 生态型产业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主导产业:
(1)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
生态洼地 (可用于收 集
能透水人行路面 暴雨雨水)
生态谷 – 断面 B
3、城市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
一轴三心四片 一岛三水六廊
3、城市布局结构

建立居住细胞-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生态社区模式。
居住细胞
邻里中心 片区中心
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
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 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显示中 新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 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 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将作为 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 板。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 和自主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方法和 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特有环境资源约 束条件,探索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 友好、资源节约,“能复制、能实行、能 推广”,符合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规划区域内通过水系统的构建,形成水 系绿色廊道。
在规划区外西侧以及规划区内南侧河口, 保留两处滩涂湿地,作为禁止开发建设区 域,作为鸟类迁徙的驿站和栖息地。
3、城市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