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质课件
于10nm量级时尤为显著。
例如,块状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 ℃, 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 nm尺寸时,则降低27℃,
2 nm尺寸时的熔点仅为327℃左右。
3. 表面效应
10纳米
1纳米
0.1纳米
随着尺寸的减小,比表面积迅速增大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 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 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 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在T和P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所需 的功叫表面功。所做的功部分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 体系中。 因此,颗粒细化时,体系的表面能增加了。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 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 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例如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可采用表面 包覆或有意识控制氧化速率在表面形成薄而致密 的氧化层),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 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尺度—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2)一维纳米材料:在空间二个维度上尺寸为纳米
尺度—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二维纳米材料:只在空间一个维度上尺寸为纳
米尺度—纳米薄膜、多层薄膜等。 (4)三维纳米材料:由纳米材料基本单元组成的块
体
按组成分类 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 米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按应用分类 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 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 按材料物性分类 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 学材料、纳米铁电体、纳米超导材料、纳米热电 材料
对于只有有限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低温下能级是离 散的。
久保理论(相邻电子能级间距δ和金属纳米粒子的直径d的关系):
式中N为一个超微粒的总导电电子数,V为超微粒体积,EF 为费米能级。 对比宏观物体,N 趋于无穷大,则δ ~ 0。
纳米微粒,所包含原子数有限,N值很小,这就导致能级间距δ 有一定的值,随着N的减小,能级间距δ变大,即能级发生分裂
(1)比表面积的增加
比表面积常用总表面积与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表示。 质量比表面积、体积比表面积
当颗粒细化时,粒子逐渐减小,总表面积急剧增大, 比表面积相应的也急剧加大。
如: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减小的立方 体,总表面积将明显增加。
边长
1 cm 10-5 cm (100 nm) 10-6 cm (10 nm) 10-7 cm (1 nm)
(2)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随着晶粒尺寸的降低,表面原子所占的比例、比表面积急剧提 高,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也急剧增加,平均配位数急剧下降。
表面原子数占全部原子 数的比例和粒径之间的 关系
(3)表面能 如果把一个原子或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者说
增大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吸 引力而对体系做功。
当粒子为球形时,
明显: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
久保及其合作者提出相邻电子能级间隔和颗 粒直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相邻电子能级间隔和颗粒直径的关系
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费米能 级附近的电子移动困难,电阻率增大,从而使能隙 变宽,金属导体将变为绝缘体。
从性质上来讲:由于尺寸减小,超微颗粒的能级间距变 为分立能级,如果热能,电场能或磁场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 还小时,超微颗粒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反 常特性。
表(界)面效应的主要影响:
1、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可参与反应)。 2、催化活性。 3、纳米材料的(不)稳定性。 4、铁磁质的居里温度降低。 5、熔点降低。 6、烧结温度降低。 7、晶化温度降低。 8、纳米材料的超塑性和超延展性。 9、介电材料的高介电常数(界面极化)。 10、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
C60具有良场环境及结合能与 内部原子有所不同。
存在许多悬空键,配位严重不足,具有不饱和性 质,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趋于稳定。
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 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2.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2.3 纳米碳材料 2.4 纳米晶体材料 2.5 纳米复合材料
2.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纳米材料: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1~100nm尺度
范围内或由纳米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一、纳米材料的分类 按结构(维度)分为4类: (1)零维纳米材料:空间三个维度上尺寸均为纳米
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 通常可低于l %,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 消光。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 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 热能、电能,还可能应用与红外敏感元件和 红外隐身技术。
热学: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 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
立方体数
1 1015 1018 1021
每面面积
1 cm2 10-8 cm2 10-12 cm2 10-14 cm2
总表面 积
6 cm2 6×105cm2 6×106cm2 6×107cm2
•例如,粒径为10 nm时,比表面积为90 m2/g, •粒径为5 nm时,比表面积为180 m2/g, •粒径下降到2 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 m2/g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
1. 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或小于某一值,费米能级附近的电
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 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 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这一点只有在高 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才成立。
2.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超 导态的相干长度或(与)磁场穿透深度相当或更小时,晶 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 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 学等特性出现异常的现象---小尺寸效应。
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 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 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 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 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