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7
一、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
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
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
念之一。
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
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
的。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1
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 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2
(三)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药物寒热与八纲寒热相对应,是高层 次的抽象,而阴阳则是更层次的抽象。 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 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 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 其具体功效。
4
除了上述“以偏纠偏”来解释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则外,古代医 家还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 了探究。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前人不可能对这些物质进行深入 细致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仍以 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 本原理。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5
前人药物的偏性将称为药性,以用来纠正 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后人把药 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 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它包括药物 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 来的作用。药性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3
徐灵胎说:“同一热药,而附子 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 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 同。”
指出了掌握药性寒热时应注意: 对于药性寒热,不仅要从共性方面 进行理解,适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 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 的特点。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4
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 性质。
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
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
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
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7
二、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
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因而具有不同的治 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 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 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
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
性从本质而言,实中药际的性上能专题是知识讲寒座 热
(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 :
1、 四气的确定 :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
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病证寒热为基准。
3
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 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 和作用,前人称之“偏性”。意思是 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 偏盛和偏衰。
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凡药 物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 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 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而自得 之。”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 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 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 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 项。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2
概述
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偏纠偏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0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 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 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 寒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
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 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 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 类药物属于热性药。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6
(四)四气的意义:
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 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 则必然要加重病情。
3、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 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 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药性寒热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 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因此必须结 合其他内容,方能全面认识与掌握药 物的性能与作用。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5
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
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 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药性寒热 是从药物对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 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 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的所有方面。 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 方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 作用。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 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 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6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 温凉四气。”的记载。每味药物都 有气与味,但不同的药物,大多四 气五味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具有 不同的治疗作用。历代本草在论述 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 和“味”,由此可见气与味是药物 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四气五味是 药性理论的核心。它对认识各种药 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 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18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 滋味。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 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 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
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 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 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 状态。
药物为什么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的 基本作用呢?
中药的性能专题知识讲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