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5.5 病毒 教案

【精品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5.5 病毒 教案

——很好,有球状、杆状,生物学中病毒的这种形态称之为蝌蚪状。
请同学们使用平板完成小测试。
学生活动
——自主探索,病毒的发现、大小和形态
——展示讨论结果
教具
PPT、平板
五、任务二病毒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种类、生活方式、结构和繁殖,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很好,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生物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称为“滤过性病毒”。现在我们是直接称为病毒,他很小很小,普通光学显微镜能不能看见?用更精密、放大倍数更大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这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三十万倍的烟草花叶病毒,用什么来表示他的大小,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其他的病毒,例如艾滋病病毒,狂犬病病毒等等。多姿多彩的病毒,有哪几种形态呢?
——病毒的结构这么简单怎么生活呢?
——很好,离开活细胞,病毒会怎样?从活细胞出来就变成结晶体了,这个时候遇到适宜的环境,结晶体会感染活细胞吗?嗯,结晶体仍然具有感染性。
——病毒营寄生生活,主要是寄生在哪些细胞中呢?
——有哪些种类呢?三种病毒能不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能不能寄生在人的细胞中?为什么?病毒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境:教室
教学过程
一、看微课——《病毒誓师大会争》引入
设计意图
通过看微课,引出病毒的恐怖,将学生引入到本课题上,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病毒正在召开誓师大会,他们到底在预谋着什么呢?请看
——原来他们正在预谋着向人类开战,病毒来了,怎么预防呢?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了解、认识病毒,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生活动
——看微课,回答问题
教具
ppt
二、自习
设计意图
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教室活动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89页,带着学习目标快速浏览教材。
学生活动
——看书
教具
PPT
三、自疑
设计意图
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非典,禽流感,埃博拉,都找到了解决办法,虽然没有找到艾滋病的治愈方法,但是我们已经认识了艾滋病的结构和传播方式,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所以在生活中,洁身自好,个人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就能远离艾滋病。同时也要关爱艾滋病病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找到与艾滋病病毒和平共处的办法。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将自习完后的疑问发到蚁巢,一起看一下同学们的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揭开病毒的面纱。
学生活动
——分享疑问
教具
PPT、平板
四、任务一:病毒的发现、大小及形态
设计意图
通过自探了解病毒的发现,说出病毒的大小和形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活动
——天花、艾滋病、禽流感,听起来就比较恐怖的病毒病,最初人们并不知道病毒的存在,随着科技进步,病毒逐渐露出踪影,病毒是怎么发现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三个问题(2分钟)
3.其次是病毒的种类、大小,病毒的生活方式,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病毒的电镜照片,使学生感受到病毒这种生物的真实性。
4.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材也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以黑体字突出强调了重要概念。
5. 最后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介绍。教材对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进行介绍。
学生分析:
1.病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学生脑海中比较抽象——运用视频、图片呈现出病毒
2.求知欲强,追求个性化——宜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知识与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可采用同伴互助、小组互帮的教学方法
4.没有接触过病毒的学习,理解记忆有困难——采用各版块自测题及时巩固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病毒在活细胞中以复制的方式繁殖,速度很快,哎呀,那岂不是糟了,接触到病毒我就要生病了,是这样吗?不是,因为我们有免疫力,经常锻炼,吃饭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认识了病毒,人类取得了哪些辉煌战绩呢?请看视频。
——生活中,病毒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是有利的一面?
——很好,用病毒制作疫苗,防治害虫,在基因工程的转基因上也利用病毒。
——病毒是怎样繁殖的呢?
——靠自己的?利用细胞内的?所以原料是?谁在指挥。
——拿出平板,做个小测试,检测现在是不是知彼了。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教具
PPT、平板
六、任务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关注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1.病毒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2.观察的工具是什么?病毒的大小如何?
3.病毒有哪些形态?
——病毒是被谁发现的?
——很好,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当时人们认为最小的生物就是细菌,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以为是由细菌引起的,将患病烟叶榨成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显然,汁液里边的生物比细菌大还是小?最后将汁液感染正常烟叶,发现正常烟叶还能患病,说明什么呢?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和图表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和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交往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教师活动
——同学们,病毒有各种形态,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他们的结构是怎样的,又是怎么生活的呢?浏览屏幕上的六个问题,请看视频介绍。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5分钟)以下几个问题。
——这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思考表格中的内容。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一号和二号代表什么结构呢?。
病毒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病毒案教师:本章第1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病毒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1.病毒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本章为单独的章节,是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学了以后,独立章节学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2.在发现病毒的科学史中,教材介绍了19世纪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的案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