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犯罪性事由
随后,苏良才返回宿舍.张阳挺等人站在门外. 苏良才回到宿舍向同学苏金海要了一把多功能折 叠式水果刀,并张开刀刃插在后裤袋里,叫平仙 风与其一起出去.在门口不远处,苏良才与张阳 挺再次争执,互不相让,并用中指比划责骂对方. 当张阳挺威胁:"真的要打架吗"?苏良才即言: "打就打"!张阳挺即出拳击打苏良才,苏良才 亦还手,二人互殴.被害人张秋挺见其兄与苏良 才对打,亦上前帮助其兄.苏良才边打边退,尤 忠伟,谢朝炳等人见状围追苏良才.苏良才即拨 出张开刀刃的水果刀朝冲在最前面的被害人张秋 挺猛刺一刀,致其倒地,后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 效死亡.
问题:偶然防卫如何处理? 偶然防卫是并不知道有不法行为,不知不法侵害 正在发生,以犯罪的意识实施了某种行为,这种 行为侵犯了不法侵害人的利益,而这种行为恰好 又阻止了不法侵害人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发 生. 对于偶然防卫,主观主义学说认为构成犯罪既遂, 因为行为人已经有了犯罪的主观意思, 客观主义学说认为无罪,因为实施偶然防卫的行 为人意在侵害正在实施不法侵害人的权益,但当 实施不法侵害的人的权益与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发 生冲突时,法律优先保护的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并无侵害法益,应无罪. 折中主义学说认为应构成犯罪未遂,因为是实施 偶然防卫的行为人意图侵犯另一人的法益而未达 到目的.
据介绍,去年8月21日晚9时许,刘青松与一同事陈 某在常平镇金美村金美公园附近的小巷散步时,突 然被唐某某等7人围住,刘青松被唐某某等人殴打, 并被抢去一部手机.得手后,唐某某等人即分散逃 跑,陈某便与刘青松一前一后追赶抢去手机的唐某 某,当追至金美村社员路时,唐某某将手机归还陈 某,然后转身欲继续逃跑. 此时,刘青松持一木棍追赶而至,在不知唐某某已 将手机还给陈某的情况下,用木棍击打唐某某的头 部,致其倒地.为防唐某某逃跑,刘青松又用木棍 打了他的背部和脚部数下.之后,刘青松打电话报 案,并留在现场接受处理,后被到场的公安人员带 回公安机关处理.唐某某因被刘青松殴打而造成严 重的颅脑损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2002年9月2 日死亡.
汪清与邻居长期不和,双方时有厮打行为. 汪清与妻子商量.要好好教训一下邻居.其 妻子出主意说."先打人的无理,咱不能先 动手,将来不好办,想办法让对方先动手." 此后,汪清对邻居多次挑衅.某日,汪清故 意将开水泼到了邻家之妻的身上,致其胳膊 被烫伤.邻居气愤之下,将汪清的头部打破. 汪清遂将该邻居打倒在地,用棍棒猛击其头 部,致其严重脑震挡.邻居找到村委会要求 汪清赔偿,但汪清与其妻子坚称是邻居先动 手的,他们是正当防卫,拒绝赔偿.汪清的 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吗?
(四)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实行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这是由正当防卫 的目的和不法侵害人自身行为的非法性所 决定了的.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第三者实 行"防卫"的,达不到有效制止不法侵害的目 的,也不具有正当性,不是正当防卫.
(五)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 大损害 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刑法未有明 确规定,在我国刑法学界则主要存在三种 观点: (1)客观需要说. 认为所谓必要限度,就是防卫人制止不法 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只要造成的损害是制 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即使防卫在强度, 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能造成的损害,也 不能认为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也就是说,苏良才并非不愿斗殴,退避不 予还手,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进行 自卫反击,且对方手中并未持有任何凶器. 显然,苏良才的行为是为了逞能,目的在 于显示自己不俱怕对方,甚至故意侵犯他 人的人身权利,是一种有目的的直接故意 犯罪行为,主观上具有危害社会的犯罪目 的,不具有防卫过当所应具有的防卫性和 目的的正当性,不符合正当防卫中防卫过 当的本质特征.因此,一,二审法院依法 对苏良才的行为不认定为防卫过当,并以 故意伤害罪定罪判刑,是正确的.
(一)本案被告人王长友的行为属假想防卫 需要指出的是,假想防卫对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或 "不法侵害人",是基于行为人主观想象或推测,但 这种主观想象或推测,决不是脱离实际情形的任意想 象,而是需要一定的客观前提,也就是说,假想防卫 人在实行假想防卫时,主观上误认为发生了某种实际 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是要有一定合理的根据的. (二)被告人王长友的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不能以故 意犯罪论处 自以为是在对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行为人不仅没 有认识到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且认为自 己的行为是合法正当的,而犯罪故意则是以行为人明 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为前提的
1997年12月间,泉州市卫生学校97级学生平仙 凤在泉州市刺桐饭店歌舞厅跳舞时,先后认识 了苏良才和张阳挺,并同时交往.交往中,张 阳挺感觉平仙风对其若即若离,即怀疑是苏良 才与其争女友所致,遂心怀不满.1998年7月 11日晚,张阳挺以"去找一个女的"为由,叫 了其弟张秋挺和同乡尤忠伟,谢朝炳,邱自守 一起来到鲤城区米仓巷5号黎明大学租用的宿 舍,将苏良才叫出,责问其与平仙风的关系, 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双方互用手指指着对 方.尤忠伟见状,冲上前去踢了苏良才一脚, 欲出手时,被张阳挺拦住,言明事情没搞清楚 不要打.
问题: 1,不法侵害是否包括过失犯罪 2,对于没有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辨认控 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的侵害,能否正当防 卫? 3,对自己招致的不法侵害能否进行正当防 卫? 4,对动物的反击如何定性?
(二)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 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尚未结束. 所谓不法侵害已经开始,通行认为是指在 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 法侵害时作为不法侵害开始的标志,但在 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经十分明显,紧迫 的情况下,即使不法侵害尚未着手,也应 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谓不法侵害尚未结束,通行认为是指合 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 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 害或威胁合法权益.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 几种情况: 其一,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不法侵害; 其二,侵害者被制服或因自身因素等原因 已不可能继续进行不法侵害; 其三,不法侵害已经既遂; 其四,不法侵害人离开侵害现场. 问题:设立防卫装置防卫将来可能发生的 不法侵害,是否正当防卫?
(三)必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 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 的不法侵害 防卫意识是否必要理论上有必要说与不要 说的争论. 通说是"必要说",但也只要求有防卫认 识就可以.
(1)防卫挑拨,是指为了加害对方,故意 以挑衅,引诱等发挑逗他人向自己进攻, 然后借口正当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 (2)相互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 都出于不法侵害的故意而进行的相互侵害 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在相互斗殴中,也可能出 现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可能进行 正当防卫:一是斗殴一方已经放弃侵害, 例如宣布不再斗殴或者认输,求饶,逃跑, 而另一方继续侵害;二是在一般性斗殴中, 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很强的凶器,另一方 面临生命的严重威胁.
本例汪清防卫挑拨案中,汪清在主观上没 有防卫意图,而是有预谋的犯罪.更明确 地说,就是汪清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行为, 而是防卫挑拨,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本案涉及防卫挑拨与正当防卫的问题.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本人,国家,社会和 他人的利益而对不法侵害采取措施的正当 行为,其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而防卫挑 拨是故意诱发不法侵害,主观上具有借机 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而非防卫意图.
第九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有些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 客观上与某些犯罪的客观方面相似,但由 于特别的理由,根据,因而并不符合刑法 规定的犯罪构成,从而排除犯罪的成立.
二,本质 (一)法益衡量说 1,优越的利益原理 2,利益阙如的原理
(二)目的说 (三)社会相当性说
1998年7月13日19时许,被告人张建国到朝阳区安慧北里"天 福园"酒楼与马润江,付洪亮一起饮酒.当日21时许,张建 国与马润江在该酒楼卫生间内与同在酒楼饮酒的徐永和(曾是 张建国的邻居)相遇.张建国遂同徐永和戏言:"待会儿你把 我们那桌的账也结了".欲出卫生间的徐永和闻听此言又转 身返回,对张建国进行辱骂并质问说:"你刚才说什么呢?我 凭什么给你结账?"徐边说边扑向张建国并掐住张的脖子,张 建国即推挡徐永和.在场的马润江将张,徐二人劝开. 徐永和离开卫生间返回到饮酒处,抄起两个空啤酒瓶,将酒 瓶磕碎后即寻找张建国.当张建国从酒楼走出时,徐永和嘴 里说"扎死你",即手持碎酒瓶向张建国面部扎去.张建国 躲闪不及,被扎伤左颈,面部(现留有明显疤痕长约12cm).后 张建国双手抱住徐永和的腰部将徐摔倒在地,致使徐永和被 自持的碎酒瓶刺伤左下肢动,静脉,造成失血性休克,经医 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张建国于当日夜到医院疗伤时,被 公安民警传唤归案.
本案中,被告人苏良才第一次被张阳挺叫出门 时,与张阳挺产生争执,被张的同伙尤忠伟踢 了一脚.事后苏良才不能冷静处置,而心怀不 满,回至宿舍向同学要了一把折叠式水果刀, 并张开刀刃藏于裤袋内出门,说明此时苏良才 主观上已产生殴斗的故意.在张阳挺的言语挑 衅下,苏良才声言"打就打",并在斗殴中持 刀刺死帮助其兄斗殴的被害人. 苏良才无论在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具有 对对方进行不法侵害的故意和行为.
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徐永和,张建国两 人因一句戏言发生争执,在被他人劝开后, 徐永和持碎酒瓶伤害被告人张建国的行为 属不法侵害.被告人张建国在被徐永和扎 伤左颈,面部的情况下,为阻止徐永和继 续实施伤害行为,躲至徐永和身后,抱住 徐永和的腰并将徐摔倒在地,致使徐永和 被自持的碎酒瓶扎伤致死.被告人张建国 为使本人的人身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属正当防 卫,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 责任,亦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 人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 侵害的行为. 两种:一般正当防卫与特殊正当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