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1、分析了传统教学与发展的局限 ——把教学和发展看做两个互不依赖的程 ——教学和发展混为一谈,把两种过程等同 起来 ——即使是试图克服两者偏差的“二元论” 观 点(如考夫卡),也没能从本质上摆脱前两 者的影响。
在实践方面情况更为严重,正如赞科夫 所指出的:“无论是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还 是编写学校教学大纲的教学论原理或教学论 的其他问题(还有教育的问题),都没有从 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过探讨。”
在赞科夫看来,“教学”已不是一般意
义 上的教学,而是充分重视儿童内因和外因的 相互作用,以促进学生在一般发展上取得最 大效果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论体系。
(三)提出了“一般发展” 的概念 “一般发展”是赞科夫教学理论的基本概 念。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这是赞科夫 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
1、一般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般发展不能取代全面发展,“也不等同 于全面发展,前者是指问题的心理学方面, 后者是指问题的社会学方面”。
2、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新体系 赞科夫强调的是着眼于使学生“最理想的 一般发展”下的教学与发展互相促进的模式, 既反对把教学凌驾于发展之上,也反对把教 学与发展等同起来,这一点正是赞科夫教学 理论的核心和实质所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赞科夫指出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理论 的两个不足: ——没有揭示儿童发展的实质,忽视了儿童 内部的心理矛盾这一决定性的发展因素; ——未能确定在什么样的教学体系下才能在 学生的发展上达到理想的效果。
2、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 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偏差,对“儿童 学” 及其相关的心理技术学和心理测试进行了严 厉的批判,致使苏联在儿童研究方面长期停 滞不前,教育学也变成了“不见儿童的教育 学”。
3、在学校生活里 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同实际生活割裂开 来,把掌握知识同知识的应用割裂开来。 于是,赞科夫主张开展广泛的科学试 验,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新体 系。
2、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 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基础,而特殊 发 展在适当的指引下又可以促进一般发展”。
3、一般发展的涵义 所谓一般发展,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 力,而且还要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 集体主义思想,它包括整个个性。
4、教学必须担负起使学生掌握知识和个性得 到发展的双重任务
“在我们这个时代,学生的发展对他们将 来的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不管教学大 纲编写得多么好,男女青年在中学毕业后, 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们不懂的科学发现和新 技术。他们必须独立地、迅速地弄懂不熟悉 的东西,并且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品质、 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 情况。”
实验中得出的问题 ——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学,才能使 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
二、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渊源于维果茨基的发展论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设想渊源于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发展论。他继承并 发展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把 智 力发展扩大为一般发展,提出“一般发展” 的 心理学思想。
(二)论述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20世纪初以来,随着对儿童发展问题的 日益关注,人们逐步将心理发展与教学活动 联系起来,试图揭示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内在 关系。但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苏联传统教育存在缺陷 当时的苏联学校教育却一味强调理论知识 的学习,忽视学生智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 应这种社会变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造成这 一状况的原因主要三个方面:
1、在教育理论研究上 在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凯洛夫 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它把教学的重点放 在现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高速度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 向前运动,不断用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 智慧,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创 造条件。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要求高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的 比 重上,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所 谓理论知识,是针对具体的技能技巧而言 的,指的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 。
第八讲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一、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产生 二、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赞科夫的贡献对我 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赞科夫简介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著名的 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儿童缺陷学家,是 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教育科学博士、 教授、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他的总结性专著《教学与发展》被译成 多种文字,享有世界声誉。为了表彰他为苏 联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苏联政 府先后授予他一枚列宁勋章、两枚劳动红旗 勋章和其他一些奖章。
(三)实验的基本情况(1957~1972) 实验历时15年之久,范围由莫斯科 市一所学校的一个实验班,扩展到全苏九个 加盟共和国52个地区的1280多个班。其实验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改革范围之广、成效 之显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
——学校很少教给我们创造性、首创精神和 独立性,甚至没有教给我们勇敢和大胆想像 的精神。 ——在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而更多地是 背书。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条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 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的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 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 特点和规律。
主要著作
《教学与发展》 《教学论与生活》 《和教师的谈话》、 《论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论小学教学》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难看的孩子 才是真正的爱。”
一、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 “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 展,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问题成为全世界教育 学界的焦点。
一方面,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良好的结果, 是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深刻而牢固的知识的可靠 基础 ; 另一方面,“要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发展上 取得重大进步,单单从掌握知识和技巧的任务出发 来进行教学是不够的。
(四)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认为“难度”在教学论中的涵义是 指 克服困难和学生作出努力的程度。教学进程 从设置障碍开始,以学生的努力为中介,以 排疑解难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