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蚕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

家蚕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


其次是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分子改良, 解决面向实用品种的遗传素材创新问题。 围绕以上关键问题,计划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精细图谱构建、 (1)精细图谱构建、图谱整合和基因定位技术研究 精细图谱构建 为解决基因分离和功能鉴定的规模和效率问题,在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基 础上,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现有家蚕基因组序列信息资源的整 合,统一拼接组装,增加序列图谱的覆盖,充分利用已有 EST 和全长 cDNA 资 源,完善基因组注释,构建精细图谱;在目前已有表达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关 键发育时期和组织的 SAGE 分析,建立系统的家蚕基因表达图谱和数据库;构 建并整合分子连锁图谱和经典遗传图谱;重点开展基于遗传图谱的基因定位技 术研究,并利用遗传资源(突变系统)对重要基因进行定位。 (2)重要基因的功能鉴定与分子机理研究 (2)重要基因的功能鉴定与分子机理研究 解决关键基因的功能鉴定、阐明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是项目的核 心。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丝蛋白质结构基因调控领域和 相关物质代谢基因,变态发育过程中的激素和受体基因,与微生物抵抗相关的 抗菌肽基因和以 Fem 和 Bmdsx 为中心的性别信号传导基因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 基因。重点对上述关键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基因的完整序列和结构(包括 全长基因组序列、全长 cDNA 序列) ,表达特征,基因结构多态性,调控方式 和调节因子,对重要性状的影响和在基因互作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分子 mRNA、小肽功能,病原体(如 NP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研究,遗 传调节(低表达或基因敲除,超表达或者功能获得)的生物学效应,在转基因 家蚕中的应用基础等。总体上讲,通过研究,本项目将阐明家蚕重要经济性状 的分子基础,拓展家蚕生物学基础理论,探索大幅度提高蚕茧品质和行业整体 效益的新途径。 (3)蛋白质图谱构建和重要蛋白质鉴定 (3)蛋白质图谱构建和重要蛋白质鉴定 主要目的是解决家蚕 DNA 序列与功能进一步联系和功能基础数据积累的 问题,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建立主要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蛋 白质标准图谱;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与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蛋白质,重点 开展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主要蛋白质时空变化;探索性地研究蛋白质后 翻译修饰加工以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建立家蚕主要蛋白质数据库。 (4)基因组应用基础和应用领域拓展研究 (4)基因组应用基础和应用领域拓展研究 主要目的是解决基因功能的生物学验证和产业应用问题,重点开展以下研 究:研究高效、规模化转基因家蚕技术体系;克隆能满足各种基因定位表达需 要的特异启动子,研究外来基因的表达控制;通过转基因和基因工程验证关键 基因功能;研究建立基于基因工程的家蚕经济性状分子改良技术;创造新型的 遗传素材。重点开展家蚕丝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研究,解决基础载体构建、转基 因系建立、研究蛋白质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技术;探索外源蛋白质纯化 技术基础。
二、预期目标
1. 总体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保持我国蚕丝业的可持续发 展,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效益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并带动我国蚕学和昆虫 学的长远发展。具体科学目标主要是:充分发挥已绘制成功的家蚕全基因组序 列框架图优势,加强后续研究力度,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研 究在国际上的地位;综合利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最新手段,通过对家 蚕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在理论上基本阐明家蚕绢丝蛋白质合 成、发育变态、免疫与微生物抵抗性等重要性状的遗传机理;在技术上建立包 括基因定位、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转基因工程的核心体系,在确定关键可利用基 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蚕丝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创造新型素材;建立家蚕昆 虫工厂的基础体系,拓展家蚕基因组的应用领域。为蚕桑学科培养和造就一批 富有创新力,具有国际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2. 五年预期目标
(1) 构建四个体系,一是以基因组精细图谱、基因表达图谱、遗传图谱 和遗传资源分析等为基础的家蚕重要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体系;二是建立以蛋白 质组学、基因功能获得和丧失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体的家蚕基因功能研究 确认体系;三是建立以转基因蚕、基因干涉和基因改造等基因工程等技术为主 体的家蚕重要功能基因应用体系和素材创新体系;四是建立家蚕生物工厂的基 础体系。 (2)分离克隆 200 个控制家蚕绢丝蛋白质合成、家蚕发育变态、家蚕免疫 和微生物抵抗性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 对其中 15 个关键基因进行重 点研究,弄清其结构和表达特征、生理生化功能、调控因子和调控方式,以及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生物学意义; 探索其中 10 个功能基因转基因操作或者 改造方法。 (3)建立 20 个主要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的高丰度蛋白质图谱,质谱鉴定 3000 个以上的蛋白质;获得家蚕主要蛋白质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翻译后修饰加 工的初步信息,建立家蚕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建立家蚕小分子 mRNA、特别是 小活性多肽库,初步完成 1-3 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功能性蛋白。 (4) 阐明四个机理, 初步阐明家蚕绢丝腺中丝蛋白质高效合成的分子机理, 阐明家蚕蛹变态的分子机理,阐明家蚕主要免疫分子基础和对微生物抵抗性的 分子机理;阐明家蚕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 (5)创造四个类型的新型遗传素材,通过转基因等基因操作技术,探索创 造外源基因在家蚕丝腺特异表达的遗传素材、家蚕“永久蛹”遗传素材、高抗 性素材和性别调控(雄蚕化)素材,每一个类型将分别创建 1~3 个具体的遗传 素材;在素材的基础上将探讨获得新型品种,对成熟的品种进行实用化研究。 (6)出版专著 2~4 部,获基因专利 10 个,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250~300 篇,其中有重要影响的论文 50 篇以上,并发表 2~3 篇有重要理论突 破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不同层次的科技新
项目名称: 家蚕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 良研究 首席科学家: 夏庆友 西南农业大学 起止年限: 2005.12 至 2010.11 依托部门: 教育部 重庆市科委
一、研究内容
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针对丝绸产业质量低、效益差、结构矛盾突出等关键问题,拟在家蚕基因 组信息的基础上,以家蚕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为出发点,在科学上重点揭示丝 蛋白合成、性别决定、免疫和发育的遗传机制,探讨家蚕产量、质量和抗病性 等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在技术上解决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家蚕品 质,通过遗传调节提高家蚕生产性能问题。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的具体内涵是: 1.1 家蚕品质改良的理论基础 丝蛋白合成和抗性是两个家蚕主要的生产性状,其改良的理论基础是遗传 机制。其中,茧丝是丝绸产业的原料,是行业产量和质量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 虽然蚕茧品质和产量性状主要由多基因支配,但其分子基础是丝蛋白的合成。 因此,有哪些基因参与了丝蛋白的合成?它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生化途径?是两 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回答主要结构基因(丝素、丝胶和 p25 基因)的 调控领域结构,相关的调控因子是什么?主要结构基因全序列在不同遗传材料 中的多态性是什么?以及主要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特征是什么等问题,这是探讨 茧丝质量和产量形成遗传基础的关键。而抗病性是家蚕另一个主要经济性状, 如何提高家蚕的抗性?其关键在于了解家蚕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病原微 生物的免疫机制。由于家蚕抗微生物肽是其主要的抗菌分子,因此,在已经获 得了家蚕主要抗菌肽基因的基础上,重点要回答这些基因的具体抗菌功能是什 么,通过对不同抗性材料的研究,回答主要免疫基因与抗性形成的关系是什么 等问题,最终了解家蚕抗性性状形成的主要遗传机制。 性别决定和发育是家蚕另外两个重要的性状, 它们决定产业的结构和效益。 性别和发育的改良途径是进行人为的干预和调节,因此研究的关键是寻找鉴定 靶基因。对于性别决定而言,其靶基因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处于调控 网络的上游,才能实现彻底的性别调节;二是雌为有功能而雄为无功能形式, 才能满足基因干涉的需要。这就需要回答家蚕性别决定关键基因是什么和相互 关系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重点确定性别网络上游的,雌为有功能形式和雄为 无功能形式的特异基因。对于家蚕变态发育而言,涉及的基因数量多,克隆也 相对容易,但是研究表明,大多数基因的干涉将会造成蛹死亡,或者影响其他 发育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发育调节靶基因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 处于调控网络的上游,二是必须具有严格的时期特异性。激素和激素受体基因 处于整个调控网络的最顶端,是项目要研究的重点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参与蛹到蛾变态的激素和受体基因有哪些,作用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等。 1.2 利用功能基因创造新型素材 如何利用功能基因涉及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两个技术层次。两个关键问题 是:一为以与产业密切相关的主要经济性状分子机理研究为基础,针对目前家 蚕品种在产量和质量上的主要缺陷, 影响结构效益的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对家蚕经济性状进行分子改良;二是创造性地利用家蚕蛋白质合成能力,建立 丝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工程和医药产品。要完成上述问题,在 技术上分两个层次进行: 首先建立转基因家蚕技术, 解决知识产权和效率问题;
人,其中包括硕士研究生 200 名、博士研究生 100 名和博士后 15 名。
三、研究方案
1.总体研究思路 .总体研究思路 本项目的总体思路是:将家蚕全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家蚕功能基因注释信 息和家蚕资源作为整个项目的基本出发点, 综合运用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从框架图到精细图 谱到基因定位研究和从基因到功能到相互作用研究,克隆家蚕丝蛋白合成、性 别、免疫和发育变态的关键基因,鉴定其功能,阐明其主要机理。通过从基因 到素材创新研究,实现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调节和改造,奠定产业实际应用的 基础。 2.技术路线 . 针对不同的目标基因,制定不同的技术路线:对于丝蛋白合成和抗性相关 基因,由于研究重点在基因的相互作用和机理,因此主要技术路线是通过比较 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鉴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基因,通过基因的调控领域分析研 究基因的相互作用。而对于性别决定和发育变态相关基因,重点是实现人为干 预和遗传调控,因此主要技术路线是通过基因表达特征和功能研究,确定符合 调控要求的目标靶基因。 基因的功能鉴定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总体上将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 质组学、转基因和基因干涉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分析效 率。具体采用以下三条技术路线: (1)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 从家蚕基因结构信息的解析到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将主要通过对家蚕基因分析, 达到研究家蚕功能基因的结构信息和表达特征 目的。 (2)利用蛋白质组、遗传图谱和转基因等基因功能的高效研究手段,准确 地分析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 (3) 从我国丰富的家蚕遗传资源的分析到重要家蚕功能基因的分离, 包括 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基因转录的时空特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功能基因表达与 家蚕发育变态、性别和品质形成的关系;二是通过家蚕物理图谱、分子图谱的 构建, 利用家蚕重要遗传突变体和近等位基因系, 定位克隆家蚕重要功能基因。 充分利用近缘昆虫如果蝇的基因组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研究也是本研究技术 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