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概论绪论

西方文化概论绪论

重道德和重科学; 重感情和重理性; 重群体和重个体; 重自然和重人文; 重经世致用和重系统研究; 重统一和谐和重差异冲突; 重含蓄沉稳和重直率明快。
而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之说,则更为主要,并且特别具有现 代意义。
西方文化是一个各种对立的思想和理想 不断登台表演的大舞台,而任何冲突的发生 及延续都象征着西方文化的活力,由于任何 思想流派皆不能持久的确立其主导地位,因 此,西方文化就不存在一种绝对的力量来足 以将一系列固定不变的行动准则强加于个人 或者集体……从而使它得以免除一种由于完 善而强大的组织体系所控制而始终保持生气 和活力。
西方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两个最基本元素 或称为两大起源的就是两“希”(希腊 文化 希伯来文化)或两“H”, (hellenism hebraism),这是西方 文化最为根本性或本质性的东西,后来 西方文化千变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都是这两大基本元素的冲撞、 交融和变异而已。
在西方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进程中,它的 基本主题或核心内涵是什么?我非常认可有人提 出的这一观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这一 主题说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那种特别强烈的人 本主义倾向,同时也充分反映了西方文化两大基 本元素的冲突和交融。西方文化中的其他一些重 要主题如:善与恶、人与神、世俗与宗教、感性 与理性、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现实与理想、 有限与无限等等,都是围绕那一基本主题来展开 的。而这些主题也都是其他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永 不枯竭主题,只是有所偏重和突出而已。
将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大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来加以认识, 其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到五个主要时期:
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人性文化(BC20世纪—5世纪) 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性文化和神性与人性交融的文化 (5——13世纪 / 14——17世纪 ) 近代理性主义文化(18——19世纪) 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20世纪至今) 五段分法又可以各有一个定性的名称: 享受文化、受难文化、宗教世俗文化、世俗理想文化、 世俗科学文化。
选修课
西方文化概论
• 有句老话,说这世上最享受的事,是住英 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 国工资。 • (与此相对,最要命的事,是住日本房子, 用英国厨师,娶美国女人,拿中国工资)。
国际名模吕燕
9/3/2014
•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把现在小亚细亚地区称 为“东方 ”。 • 圣经马太福音中记载,耶苏诞生时,有来自东 方的3博士来朝.所谓“东方博士”,其实就 是古波斯的拜火教的高级神职人员。
1、定义及其内涵 2、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关系 3、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4、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5、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6、西方文化在世界现代化中的地位
西方文化是指自古及今以欧洲为主的各种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其源流而言,则发自古 希腊罗马的人本文化到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本文 化,再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神本和人本交 错相融的文化到近现代启蒙运动以后的由理性 至上逐渐转为非理性至上的文化。 若仿照法国小说家司汤达尔《红与黑》的 意境,用一种简单的颜色来比喻西方文化这种 内涵的发展历程,那就是红与黑;红黑交融; 然后是大红大紫。
• 西方国家口中的东方(亚洲)国家,是相 对于他们来说的,东方的国家。 • 离他们近的,叫近东,如:土耳其; • 离他们中等的,叫中东,如:沙特; • 离他们远的,叫远东,如:日本(所以才 会有东京大审判时的,“远东”军事法庭 的名称。)
课程总体介绍
本课程概要讲述西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重点尤其放在西方 文化的两个最为基本的部分也是其两大起源,即所谓的古典文化 和基督教文化,它们也被称为两“H”或两“希”。西方文化从 这两个人本和神本相对立的起源点出发,逐渐走向两者的交融、 变化与发展,从而演化为近现代的西方文化。本课程还要从世界 文明的总体角度出发,尽力将西方文化的讲述展开得更为宽广和 深入;重点也会与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进行较多的对比联系。 此外,本课程将选播几部现代西方国家拍摄的经典电影,它们都 非常生动鲜明的反映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一些主要方面, 其观赏和感受对本课程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较为整体和正确的认识,从 而提高其精神素养,以适应21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和中国改革开放 的需要。
——克洛德· 戴尔玛:《欧洲文明》
在我们的文化中,让我们感到骄傲的 是:我们不只是有一种观念,而是有许多 观念,好的观念和坏的观念;我们不只是 有一种信仰,而是有许多信仰,好的信仰 和坏的信仰。我们能够承受这种情况恰恰 是西方文化强大力量的标志,如果西方一 致同意单一的观念和单一的信仰,那就会 是西方文化的末日。 ——现代英国哲学家波普尔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 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 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 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规 范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 似的,而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 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又无所不在。
—— A. 罗威勒
[转引自:殷海光(台湾)《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个世纪末的某年,法国高考文理科作文题的几选 一中有过如下题目:
‚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 回答? 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与孤独》一文的哲学 价值。 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就是一切交往 的原则? 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也为科学知识所局限?
中国人也有理性的坚守,所以一直没有大 规模的宗教信仰传统,但却一直非常抽象模糊 和非常的粗略简约,而西方人的理性则具有非 常明确具体、非常的细致复杂的性质。但是, 从通常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来看,中国人喜 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化。为 此,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 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不过,西方人因此要 比中国人活得轻松些,中国人常常活得很累。
从渊源、依托、不断的借鉴和吸取等方面来 强调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这并不是想抬 高东方文化和贬低西方文化,也不是想将二者等 同一致;相反倒是想说明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的问题,是想强调西方文化在总体发展上的 那种优势。 由此可以对中国人非常不自觉而又及其自傲 的那些习惯性思想观念作些打击:盲目的本位主 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浅薄的爱国主义,此外还 有猥琐的师道尊严等。
相关参考书籍选:(在‚爱问共享资料网站‛大部分书都可以下载)
1、赵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宗教文化》《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 《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 2、李新柳 《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文荣 《西方文化之旅》,文汇出版社 4、叶胜年 《西方文化史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陈刚 《西方精神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6、易杰雄主编 《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华夏出版社, 7、(瑞士)雅各布· 布克哈特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8、(美)雅克巴尔赞《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9、(美)阿瑟· 赫尔曼《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詹姆斯· 埃德加· 斯温《世界文化史》,台湾开明书店 11、(美)桑戴克《世界文化史》,上海文化出版社 12、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美)罗伯特· C· 拉姆《西方人文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14、(法)艾黎· 福尔《世界艺术史》,长江文艺出版社 15、(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16、(美)塞缪尔· 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华出版社
借用了雅斯贝尔斯的理论,有人提出西方文 化的发展经历的四个轴心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化古典光辉的起源阶段, 形成了希腊精神。 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发展的相对黑暗,但形成了 西方文化的另一重以复兴,并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逐渐走向共存、共 荣。 现代时期,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 技革命的推动,西方文化走向了现代化,民主、科学的 理性精神占居了牢固的统治地位。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这两个词源都来自西方并由日本借用汉字翻译而成,而文化一词 在近代以来的专门意义则始于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
文化和文明这两者的概念之间有时是比较容 易混同起来。在西方语言的本意中,文化本指与 生产劳作有关的‚耕耘‛和‚培育‛,再引申到 从事生产劳作的人本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文明 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公民和社会发展进步上的某种 状态,特别是社会制度和法规等部分。
今天世界的所有文化从性状来区分 可以有三大类型:
科学型 宗教型 伦理型
若从文化的总体类比性而言,有这两种说法值得 一提:可比性和不可比性.即可以明显区分出优劣 性质的和不可以明显区分出优劣性质的两种,而 这两种类比性也是常常可以变化的,是要有两种 基本前提的—— 社会的和个人的。
二、关于西方文化
显在文化和潜在文化以及深意文化
前者多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后者多指精 神层面的文化。而所谓的深意文化则在 精神文化的更深层面。若从精神层面尤 其是深意角度来说,文化常常具有众多 可辨析的有争议性的内涵。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辨析的问题:
中国人深谙兵法却崇尚和平, 西方人忽略兵法但热衷侵略。 中国人出口最好的东西, 西方人出口最能获利的东西。 中国人讲义,西方人讲利。 中国人教导子女知足, 西方人教育子女要求更多。
绪言
关于西方文化的 几点总论
美国学者亨廷顿(一个特别重视东 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西方学者)认为: 自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两个超级大 国为首的冷战时代结束以后,世界已经 已经进入真正的经济、文化冲撞与融合 的时代。(现在的整个世界可以比较正 常的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或交流了)
一、关于文化
1、定义及其内涵 2、文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 及其稳定性和变异性 3、文化的总体类型和总体性质
西方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兼收并 蓄的开放性,在于它的博大和宽容,在于 它能够容纳和融解不同派别、不同民族、 不同背景的各种文化,这也是后来西方国 家实行多元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叶胜年:《西方文化史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