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球虫病的原因与防治
[摘要] 兔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给养兔业造成的危害极大。
对兔球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养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艾美耳属防治措施兔球虫病
[中图分类号] s858.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57-01
一、兔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兔球虫不仅在兔体内寄生,而且其具有侵袭性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可污染饲料、饮水、食具、垫草和兔笼,仔兔主要是通过吃入母兔乳房上沾污的卵囊而感染,幼兔主要是通过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此外,蚊、蝇、老鼠的机械传播以及饲养员的不良习惯,例如串舍、进兔舍时未进行鞋底消毒等都可成为传播途径。
各品种家兔都易感染,尤以断奶后的幼兔到3月龄的青年兔最为易感,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体重可减少12~27%,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成为“僵蛋兔”。
成年兔感染后成为带虫者和传染源,但几乎不表现出球虫病症状。
二、球虫病的诊断
根据球虫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寄生于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的肝球虫病,寄生于肠管上皮细胞内的叫做肠球虫病,以上两种混合感染的混合型球虫病。
球虫病的潜伏期为2、3天或
更长一些,可见症状病程几十分钟到几天不等。
在诊断本病时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一般生前诊断可依据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应用直接涂体片检查法或饱和盐水漂浮
法在粪便中镜检出大量的球虫卵囊作出诊断。
生前诊断困难时,可根据病死兔病变特征,取病变部结节或刮屑物进行压片或涂片,用姬姆萨氏液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裂殖体、裂殖子等各型虫体即可确诊。
但是进行实验室检查时不能单纯根据镜检是否发现球虫卵囊就确诊是否患有球虫病。
因为,一方面在急性球虫病时,有时镜检不一定发现卵囊,如处于裂体增殖期时尚未形成卵囊;另一方面,兔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
实践证明,粪便卵囊检查要结合尸检同时进行,特别是病变部刮屑物的镜检是诊断球虫病的重要手段。
三、原因分析
1.饲养管理不到位
在仔兔生长后期,由于排粪和尿量的增加,若不及时清扫舍内外粪便和更换垫草,且消毒不认真,加上天气好转,温度较高,为球虫病的迅速蔓延创造了条件,极易引起兔感染球虫病。
特别是兔笼和粪板沟鏠内的粪便无法及时清理,特别是部分饮水器老化漏水,致使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及舍内湿度增加,更易加剧兔球虫病的感染。
2.日粮搭配不合理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球虫病的发生,当vb族如:vb1、vb2和vb12缺乏时,也会加剧球虫的感染。
3.引种不当
新引进的种兔感染率高于本地区兔子,而且母兔感染率高于公兔,这样,同时也使仔兔感染的机会增多。
4.疾病因素
在养兔生产中,对兔球虫病影响较大的是大肠杆菌和霉菌中毒。
由于大肠杆菌极容易破坏消化道黏膜并使其发炎,较易与球虫病混合感染。
四、兔球虫病的原因与防治
1.严格预防措施,限制病源传播
1.1选择优良品种,把好配种繁殖关。
挑选无球虫或治愈后经数次粪便检查无卵囊排出的兔为生产母兔。
足龄适时配种,母兔7月龄,公兔9月龄,体重
2.5kg以上时配种为宜。
1.2合理安排母兔繁殖计划,制定年度繁殖方案,每只兔年安排4胎为宜,一般1~4月份,8~12月份各配种繁殖2窝,母兔配种繁殖和幼兔断奶时避开高温梅雨季节。
1.3避免母兔“血配”,以保证母兔体质健壮,仔兔先天性发育良好。
1.4分娩后,一母带仔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6~8只,让仔兔及时充分吸吮初乳,增强其抗病能力,确保仔兔健康生长发育。
1.5母仔要分开饲养,以减少感染机会。
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
2.重视环境控制,降温防潮
炎热多雨季节,适宜球虫的生长繁殖。
因此兔舍应建在地势高燥,
通风向阳处,有利于排水。
在肉兔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兔笼、兔舍的环境卫生。
室内笼养时,笼位排列合理,通风透光良好,保证2~4h/d的光照,但不可暴晒。
有条件的室内安装换气扇,门窗加纱,悬挂湿度计,随时测定,如果相对湿度超过50%时,可撒些生石灰或草木灰吸潮。
夏季兔舍周围种植树木和藤蔓植物遮荫。
室外笼养时,要搭凉棚降温防暑。
同时,垫高兔笼基底,使笼底漏粪良好。
笼内卧板倾斜度要大一些,以利于排粪排污,兔舍兔笼要保持干燥。
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3.1定期做好笼舍、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
食具经常洗刷,兔舍场地要保持卫生,兔笼定期用火焰消毒灭卵或置阳光下暴晒。
地面用热火碱或5%灭球灵消毒。
3.2喂草料及饮水的器具要放置于笼外,以免被兔粪污染。
笼底要及时清理,最好用网或竹蓖做底,以便冲洗及消毒。
并注意灭鼠杀虫,杜绝卵囊散步传播。
3.3保证饲料质量,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定时定量科学喂养。
夏季喂给全价颗粒饲料,供足清洁饮水。
4.及时用药物防治
4.1仔兔认食后或断奶前10d开始药物预防,可服用氯苯胍
10mg/kg体重;连喂45d。
隔10d再进行一个疗程。
治疗时用量加倍。
4.2磺胺二甲基嘧啶1%的含量拌料,连用2周。
4.3磺胺六甲基嘧啶0.1%拌料,连用3周,隔1周再用一个疗程。
4.4百球清饮水连用3~5d。
4.5球痢灵粉50mg/kg体重剂量,2次/d,连用5d。
4.6盐霉素按50mg/kg浓度拌料,连用1个月。
4.7球虫宁、敌菌净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已表现明显症状时用青霉素饮水,效果不错。
5.应注意的问题
5.1防治球虫病时,要保证用药剂量,按疗程治疗,不宜中途停止。
5.2要选择几种药物交替应用或配合使用。
5.3选用磺胺类药物时,宜配伍等量的碳酸氢钠内服,以减少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5.4服药期间要天天清除粪便,以防止重复感染。
参考文献
[1]史艳荣.幼兔球虫病的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0,31(7):39-40.
[2]邢建权,邢金光.兔球虫病的预防与治疗[j].养殖与饲料,2010(7):63-64.
[3]刘立富,唐志平,谢振锋.兔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97-98.
[4]雷元兴.兔球虫病综合防治措施[j].广西畜牧兽医,2009,25(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