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兔球虫病的预防与诊治
张伟(畜牧站)
仔兔球虫病由是家兔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内寄生虫病,是养兔业的头号敌人。
带球虫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适当的温度(一般在30-32℃)和湿度(80-90%)条件下,经1-2日发育成感染性卵囊。
仔兔食用了这种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后,球虫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反复地繁殖,使上皮细胞和附近组织及血管受到严重破坏,引起胆管发炎和上皮细胞的崩解。
大量崩解的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发生腐败,形成大量有毒的分解产物,此外球虫本身亦分泌一些特殊毒素,这些有毒物质被损伤的粘膜吸收,加上肝脏的解毒机能下降从而引起全身性中毒。
1流行特点
断奶至3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死亡率高达80%左右。
成年兔因抵抗力强,即使带虫也能耐过。
球虫病耐过者或治愈者,可成为长期带虫者和病原的传播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母兔乳头沾有卵囊,饲料和饮水被病兔粪便污染,都可传播球虫病。
也可通过兔笼、用具及苍蝇、老鼠传播。
本病易流行于温暖潮湿多雨季节,一般在7-8月份。
若兔舍保持在10℃以上,则随时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该兔场患病仔兔初期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被毛蓬
乱,两眼无神,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苍白,腹泻,排尿次数增多,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随患病时间延长,病情逐渐加重,表现为食欲废绝、卧地不起。
球虫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或更长一些。
根据球虫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①肝型:以腹围增大、下垂、肝肿大,触诊有痛感,可视粘膜轻度黄染为特征。
②肠型:多呈急性经过。
主要侵害30-60日龄的幼兔。
肠球虫有顽固性下痢,甚至拉血痢,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重症者出现神经症状,病兔突然倒下,颈背及两后肢肌肉痉挛,头向后仰,两后肢伸直划动,发出惨叫,迅速死亡。
③混合型:两型症状兼有。
成年兔多呈隐性肠球虫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出现消瘦、贫血,成为隐性传染源。
耐过幼兔生长停滞、消瘦,所以做好预防尤为重要,否则一旦发病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
3 治疗
用甲基三嗪酮(商品名为百球清),浓度0.0025%饮水治疗,连喂2日,间隔5日,再喂2日。
同时用氯苯胍0.03%混饲,用药1周。
一周后,改用扑球(主要成分是氯嗪苯乙氰)0.0001%浓度(预防量)添加在饲料中或饮水中继续用药一周。
4 预防
患病仔兔治愈后,生长受到很大程度影响,个别兔只甚至会生长停滞,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避免此病发
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好办法。
(1)兔场、兔舍应建在干燥、向阳的地方,而且保证通风良好。
(2)兔笼地板用木条、竹板或铁架或固定在笼外,或高于笼底板,防止被粪尿污染。
(3)定期对兔笼、用具进行消毒。
每天冲洗粪板,兔粪尿要堆积发酵,杀灭粪中卵囊。
(4)兔球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虫”成年兔排出的粪便,因此,要定期对成年兔进行驱虫。
采用“母仔分离饲养法”,大小兔分笼饲养,减少仔、幼兔与成年兔接触机会,可有效地降低感染机会。
(5)死于球虫病的兔要深埋或焚烧,不能乱丢,以防病原扩散。
(6)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全价饲料,更换饲草饲料要逐步过渡,同时在饮水中可加适量黄芪多糖,另外,养殖户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泰乐菌素,预防用0.003%混饲,球痢灵,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5日,可有效预防球虫病的发生,以增强抗球虫病的能力。
(7)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