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_亲属制度

第二章_亲属制度


案例分析
法院审理中的两种意见: (1)认为孙某与案外人谢某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 女,应由女方抚养,由生父谢某负担抚养费。 (2)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系三人错误,孩子可判归 一方抚养,另外两方承担抚养费。 后判决结果采纳第一种意见 本案要点:A、违反一夫一妻原则 B、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C、实际的抚养关系
以上丧服制是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制 度的具体表现。具有男尊女卑、以本宗为 主体等特点,例如夫亡时,妻子要服斩衰 三年;而妻死,丈夫只服齐衰。妻为丈夫 的父母服一等斩衰;而夫为妻的父母则只 服五等缌麻。父母死了,出嫁女服齐衰; 而未嫁女服斩衰。同样的血缘远近,丧服 则有很大的差别。可见,丧服不能准确、 客观地反映血缘关系的状况。
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如妯娌、连襟等)
第二节 亲系和亲等 一、亲系 亲系是指亲属间的世代联系。 直系亲和旁系亲;男系亲和女系亲; 父系亲和母系亲;长辈亲、同辈亲和晚 辈亲。
按性别划分 按亲属血缘 按亲属间关 按亲疏间辈 来源划分 系亲疏远近 分划分 划分 男系亲 父系亲 直系亲 长辈亲
女系亲 母系亲 旁系亲 晚辈亲 平辈亲
在诉讼法上的效力。
在诉讼法上的效力。 在诉讼法中,一定的亲属关系为回避的 原因。比如,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 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是本案当事 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应当回避。 民事诉讼法也有相同的规定。
在劳动法上的效力。
在劳动法上,规定一定的亲属可以享受 社会保险待遇。劳动法第73条规定,在劳 动者死亡之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此外,对于职工配偶分居两地,以及父母 不与职工住在一起的,还享有探亲假的规 定。
三代以内直系及旁系血亲图解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叔、伯、姑


舅、姨
堂(表) 兄弟姐妹 己 兄弟姐妹
侄子(女) 外甥(女)
表兄弟姐妹
子女
中国古代的丧服
(三)我国古代的丧服制 在我国古代的亲属制度中,并没有严格意义的亲 等制。而是以祭奠死者时所穿丧服的等差来表示 亲属的亲疏远近的制度,即为丧服制。 丧服制源于《周礼》,到明清时形成了丧服图。 丧服分为五等。服重则亲属关系近,丧期长;服 轻则亲属关系疏远,丧期短。 粗布做的丧服是重服,表示亲属关系近,丧期长; 细布做的丧服是轻服,表示亲属关系疏远,丧期 短。
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方法
曾祖父母 3
祖父母 2
祖父母
2 父 1 叔、伯 3源自父1 己 堂兄弟 4

直系血亲的计算方法 旁系血亲的计算方法
我国的代数计算方法
曾祖父母 4 祖父母 3 3 祖父母 2
祖父母
3 父 2 叔、伯 2

2
叔、伯 1

2
己 1 堂兄弟 1

1

1
旁系血亲的计算方法
直系血亲的计算方法
亲属种类
配偶——是血亲和姻亲关系的基础和源泉
亲︵ 属以 种发 生 类原 ︵因 为 我准 国︶ ︶
全血缘自然血亲(如同胞的兄弟姐妹等)
自然血亲
半血缘自然血亲(如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等)
血亲
拟制血亲
因收养而形成的拟制血亲 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
配偶的血亲(如公婆、夫(妻)之兄弟姐妹等)
姻亲
血亲的配偶(如女婿、兄弟姐妹之配偶等)
第二、旁系血亲。是指与自己出自同一
祖先的、有着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
(3)按辈分的不同
第一、长辈亲。是指辈分高于自己的亲属。
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亦称 尊亲属。
第二、晚辈亲。是指辈分低于自己的亲属。
例如: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亦称 为卑亲属。 第三、同辈亲。是指辈分同自己相同的亲 属。例如:兄弟姐妹等。
直系尊血亲(如父母、祖父母)
直系血亲
亲 ︵
按 发 生 原 因 分 ︶
直系 直系姻亲
直系卑血亲(如子女、孙子女等)
直系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女婿、继父母等)
配偶的直系血亲(如公婆、岳父母、继子女等) 旁系尊血亲(如叔伯姑舅姨等)
旁系血亲
旁系卑血亲(如侄子女、外甥(女)等)

旁系 旁系姻亲
旁系血亲的配偶(如舅母、姑父等) 配偶的旁系血亲(如小姑、妻弟等)
在其他法律上的效力
公民国籍的取得与亲属关系有着直接的联 系。根据国籍法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 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 国籍;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 国,本人出生在中国,也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 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 有中国国籍,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 籍;总之,是否亲属关系,是何等程度的 亲属关系,其法律效力是不同的。
配偶
男女因婚姻而成为配偶,配偶是血亲和姻 亲赖以发生的基础,也是亲属关系的核心。 理论上,关于配偶是否为亲属是有争议问 题。例如,德国旧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就 不承认配偶是亲属,而日本和韩国的民法 则明文规定配偶属于亲属的范围。
3、姻亲
是指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但不包 括配偶。男女结婚后,男方或女方与对方 的亲属间的关系就称为姻亲。姻亲具体来 将又可分为三类。 (1)血亲的配偶; (2)配偶的血亲; (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1)按血缘的真伪划分
第一、自然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先、
有血缘联系的亲属。例如:父母、子女、 兄弟姐妹等。自然血亲又可分为全血缘的 自然血亲和半血缘的自然血亲。
第二、拟制血亲。是指本无血缘联系,
但法律确认其地位与血亲相同亲属。
(2)按血缘关系远近
第一、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联系
亲属。例如: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 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是指因一定的法 律事实的出现,而使当事人之间形成亲 属关系或使既存的亲属关系归于消灭。
一、配偶关系发生和终止 二、血亲关系发生和终止 三、姻亲关系发生和终止
1、配偶关系的终止
配偶关系因一方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和双方离婚而终止。
2、血亲关系的终止
第一等为斩衰亲,这是最亲的一种亲属,为三年之服,丧 服是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缝下边。儿子、未嫁女为父母; 嫡孙为祖父母;妻为夫和公婆。 第二等为齐衰亲,又叫期亲,丧服用稍粗麻布做成,缝下 边。它的服期有杖期(持杖一年)、不杖期(不持杖一 年)、齐衰五月、齐衰三月之分例,如,夫为妻(父母在 则不持杖)、子为出母(即补父休去之生母)、子为嫁母 (即父亡再嫁人之母)等服齐衰杖期。孙子女为祖父母、 祖父母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侄为伯叔父母、出嫁女为 生父母等,均服齐衰不杖期。曾孙子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 5月。玄孙子女为高祖父母服齐衰3月。 第三等为大功亲,为九月之服。丧服是用粗熟布做成。妻 为夫之祖父母、父母为子女、公婆为儿媳等,均服大功9 月。
自然血亲间血缘关系不能人为予以解除,只有一 方死亡才能引起自然血亲关系的终止。拟制血亲 可因一方死亡而终止,也可因依法解除而终止。
3、姻亲关系的终止
姻亲关系一般因离婚而终止。但世界各国立法颇 不一致。有的国家采取不消灭主义。
第四节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后果。亲属的法律效力在诸多法律中 均有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法律部门中。 (一)在婚姻法上的效力 婚姻法规定,一定的亲属如夫妻、父母和子女间负有互 相扶养或抚养、赡养的义务;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 理权;夫妻、父母和子女间有互相继承财产的权利;对一 定范围内的亲属,如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有禁 止结婚的规定。
配偶的旁系血亲的配偶(如妯娌、连襟等)
一、罗马法的亲等制
1、直系血亲亲等的计算。其计算方法为
从己身往上或往下数,每隔一代为一亲等 (不包括己身在内)。
2、旁系血亲亲等的计算。其计算方法,
从己身往上数,数至同源直系血亲,再从 同源直系血亲往下数,数至要计算的该旁 系血亲,其世代数相加,即该要计算的已 身与旁系血亲的亲等数。
在刑法上的效力
对于某些犯罪,刑法上有规定,例如刑法 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 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义务 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民法上的法律效力
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根据亲属 关系的亲疏远近,在民法上确定法定继承 人的顺序和应继份额等。
第二章 亲属制度
第一节 一、亲属的概念 亲属制度概述
亲属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和律例中早有记载。最早可见于《礼记• 大传》,其中提到:“六世,亲属谒矣”、“亲者,属也”。现 代意义上的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一种社 会关系。
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亲属的特征: 1、亲属是因特定原因产生的社会关系. (1)因婚姻而形成的亲属。(2)因血缘联系而形成的亲属。(3)因 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亲属。 2、亲属是有着固定的身份和称谓的社会关系. 3、亲属体现为权利与义务关系。 二 、亲属的种类 1、以亲疏为标准,可将亲属分为近亲属和其他亲属。依据我国现行的 有关规定,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子女、 (外)孙子女。 2、以发生原因为标准,可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
第四等为小功亲,为五月之服。丧服是用稍粗熟 布做成。己身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妻为 父的伯叔父母,服小功5月。 第五等为缌麻亲,为三月之服。丧服是用细熟布 做成。夫为妻的父母、妻为夫的高祖父母、曾祖 父母等,服缌麻3月。 以上五等,也称为“五服”,超出五服, 也叫袒免亲,即九族宗亲之内的无服亲。这种亲 属无服,丧葬时穿素服,尺布缠头。
现代对亲属的分类
现代各国的亲属立法以血缘为基础,根据男女平 等的原则,将亲属分为血亲、配偶和姻亲。
1、血亲。 血亲是指有血缘联系的亲属。因血缘
联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它又可以分为自然血 亲和拟制血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血亲是亲属的主要组成部分。依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血亲进行不同的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