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摘要】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及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这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充分的观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提高进行了探讨,是每个体育教师在今后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力;培养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程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人们创造力的直接动力。
所以,培养体育的兴趣对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其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乐于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时常有创新的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总有新鲜感。
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基础。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要求,只有教学形式
丰富多变,再加上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应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
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思考所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2 给学生展示创造力的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
创新意识是发挥创新能力的动机。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步则是必须抓好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课的准备热身部分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徒手操,小组长口令指挥进行练习,练完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评价、补充,让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存在的问题并能踊跃发言,充分展示学生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在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创编整理运动或放松操,提供给学生大胆思考、创新的机会和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启发思维,敢于创新,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故事化。
创设各种
各样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催动灵感。
教学情境具有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并且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智。
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借助音乐、语言、图片、实物、生活场景、故事情节、自然环境等来精心设计。
教师要发挥好“导演”的作用,运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感染力的行为调控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例如,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的全身协调动作是向前“蹬、提、送”?为什么投掷标枪的出手角度在3 2。
一36。
之间?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两次示范存在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思维并积极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 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有许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可以作一定的调整,甚至可以自己举例,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切记盲目,以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只要教学得法,课堂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多鼓励学生,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生发现知识,而不是教师单调的传授,才是合理,科学,而有效的。
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思考所学内容。
所以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
义。
总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