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Z3)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本专业主要为政府和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投资咨询和经纪机构、城市规划部门以及房地产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房地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严谨,勇于探索,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锐意改革精神;2、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房地产开发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房地产开发管理实践能力强;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解决房地产开发管理领域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二、研究方向本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房地产营运与管理、房地产成本与价值、房地产规划与设计三个研究方向(在课程设置分方向选修课中分别以A、B、C标示),主要研究内容见下表。
三、学制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不超过2 学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 学年。
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 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 年。
四、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属于学位课程,选修课属于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具体如下:(1)必修课程(不少于26学分):①公共必修课(4门,7学分)②学科基础课(2门,6学分)③方向核心课(3门,9学分)④方向探究课(4学分)(2)选修课程(不少于9学分):①方向选修课(至少6学分)②公共选修课(至少1门,至少1学分)③跨学科选修课(至少2学分)④补修课程(不计学分)2、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各任课老师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要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课程设置表,详见附件一。
五、必修环节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1次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占1学分。
2、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
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
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实践活动占1 学分。
六、文献阅读本学科对硕士生在读期间的文献阅读量提出明确要求,把文献阅读情况作为硕士生中期考核淘汰的重要指标,反映本学科学术传统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的必读和选读著作、文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目录详见附件二。
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参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中期考核还包括对文献阅读的考核。
考核标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研究生至少需要阅读10部学术专著,20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00篇(其中精读50篇B类以上级别)学术论文。
可以通过课程论文写作积累阅读量,也可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小论文,包括分专题开展专题综述研究,跟踪学术前沿和学科进展。
考核方法:中期考核主要以综述完成情况为依据。
八、科研能力的培养1、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培养检索和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2、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在前四个学期至少听10次学术讲座,主讲1次学术报告,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3、积极参加导师或学科组承担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4、积极申报校、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在校期间参与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或主持1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研究;5、认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相关论文必须经导师审阅,严禁学术造假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6、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C类以上期刊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开题报告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必须是申请者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做出的成果。
撰写学位论文之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2、撰写要求论文选题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意义,力求选择本专业研究方向上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开创性课题。
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实施,应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只有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
导师应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 在必要时可根据科研进展和困难等情况调整和修改课题内容。
3、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完成之后,必须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一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导师组负责实施,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论文撰写后期仍表现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4、论文评审与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经由导师认可,方可进行专家评审和答辩。
论文评审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
同时,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学位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2~3人,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至第一学期末)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
并根据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和该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3、硕士生通过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经济分析能力。
课程学习可采取课堂讲授,研究班讨论以及在导师指导下自学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课程均须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4、参加科研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
组织本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会,组织参加省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注:A:代表房地产营运与管理方向 B:代表房地产成本与价值方向C:代表房地产规划与设计方向附件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学科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5)一、培养目标培养道德修养好、科研能力强、应用能力突出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现代化土地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观念强,为人忠诚可靠、诚实守信,具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的精神。
科研能力:熟悉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动态,系统掌握本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科研选题能力,优秀的定量分析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良好的科研撰写能力和科研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填写各类科研课题申报书和撰写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能够撰写出较高水平学位论文。
应用能力:熟练掌握GIS在土地资源管理行业的应用技术和土地资源管理行业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够主持土地规划与土地评价项目、土地投资分析项目、地产前期顾问项目。
外语水平:基本能够在不借助工具的条件下读懂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借助工具能够用英语撰写本专业的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基本无语言障碍。
二、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江西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传统上,以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特色;在学科总体上,以土地资产管理的研究为特色,形成了土地经济与制度、不动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与投资、房地产项目运营与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学制学制为三年,课程学习为一年半至两年,硕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 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