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XX县委办公室电子公文核收人:开委办发〔2010〕22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配套政策(试行)的通知各镇乡街道党委(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办法(试行)》、《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户购房补助办法(试行)》、《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集中建房补助办法(试行)》、《XX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补偿办法(试行)》等涉及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工作的配套政策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配套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向县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附件1: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办法(试行)附件2: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户购房补助办法(试行)附件3: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集中建房补助办法(试行) 附件4:XX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补偿办法(试行)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5月28日附件一: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办法(试行)为鼓励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后自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切实保障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后老有所养,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补助范围本县行政区域内实施了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自愿参加各种类型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一年一补、不缴不补、以缴定补。
三、补助年限及标准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补助的年限为15年。
具体标准如下:(一)基础补助。
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基础补助为每人每年100元。
(二)因素补助。
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按以下条件增加社会养老保险补助:1.宅基地及附属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并进入复垦储备的,每人每年增加补助150元。
2.承包地(包含承包耕地及复垦耕地)无偿退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并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每人每年增加补助100元(退回承包地一人,补助一人)。
(三)老龄人员补助标准。
对在梯度转移时已满60周岁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自愿趸缴的一次性给予基础补助1500元,符合因素补助条件的按因素补助标准给予一次性增加补助。
对梯度转移时距60周岁不满15年的,在60周岁前按照基础补助、增加补助按年执行,在年满60周岁时自愿趸缴的按照上述一次性补助标准减去已领补助金额给予补助。
四、补助方式及办理程序梯度转移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次年1月凭缴费发票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汇总审核后报县扶贫办、县公安局、县财政局确认资格,县财政局审批并下拨养老保险补助,由县社保局负责兑付。
五、其它(一)鼓励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口将原农村房屋(包括宅基地)、承包地(含承包耕地、林地)予以流转或一次性转让,其收入用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二)每人每年享受养老保险补助不得超过本人本年度所缴养老保险费总额。
(三)参加养老保险的种类由参保人员根据本人意愿自行选择。
(四)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从市政府批准我县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之日起办理补助,其补助的标准及期限不变;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梯度转移的农转非人员,从办理农转非手续后的次年起开始享受补助。
六、本办法由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二: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户购房补助办法(试行)为促进我县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委办〔2010〕46号)要求,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补贴对象本县行政区内实施了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在城集镇购买成套住房且房地产权及转非入户手续完备的农转非户。
二、补贴额度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每户可分别按以下标准领取一次性补助资金:(一)汉丰、云枫、文峰、赵家、白鹤、丰乐、镇东七个街道办区域1.基础补助。
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在七个街道办区域购买合法产权成套住房的,每户予以基础补助3000元;2.因素补助。
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在七个街道办区域购买合法产权成套住房的,按以下条件增加购房补助:(1)宅基地及附属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并进入复垦储备的,每户增加补助3000元。
(2)承包地(包含承包耕地及复垦耕地)无偿退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并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承包地按每份1000元给予补助(补助份数最多不超过该户转非户籍人口总数)。
(二)乡镇1.基础补助。
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在一般乡镇购买合法产权成套住房的,每户予以基础补助1500元;2.因素补助。
因素补助条件及标准与七个街道办区域一致。
三、办理程序1.农转非户向迁入地政府(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2.迁入地政府(街道办事)会同县城乡建委、财政局审查、核实并公示;3.县财政局将资金直补到购房户。
四、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在规定时间内转非但购房在此之前,符合补贴条件的,以农转非时间为准可参照执行)。
五、其他规定1.每户仅限一套购房补助。
2.本办法由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三: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集中建房补助办法(试行)为促进我县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委办〔2010〕46号)要求,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补助对象本县行政区内实施了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含地灾避让、生态移民、异地扶贫等)且在乡镇集镇规划区内和农村康居点集中自建住房的农户适用本办法。
二、优惠政策1.按巴渝新民居图集集中建设的,除享受市、县政府补助(普惠)政策外,另给予每户3000元补助。
2.提倡集中联合建设成套住宅楼(6户以上,含6户)。
联合建设按每户90㎡免征配套费,设计费和材料检测费均按70%收取。
但必须依法完成基本建设程序,接受建设部门的监督管理。
3.乡镇政府(街道办)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规划并协助建房户解决建设用地。
4.集中建房的农民,其户口可根据自愿原则由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
建房户可向当地村(社)申请集体建设用地。
乡镇政府(街道办)及村(社)应当支持。
5.集中建房必须符合规划,在此前提下不受区域限制,享受人口梯度转移相关政策。
用地面积按每户不超过60㎡安排。
三、办理程序1.建房户或联建组织向迁入地政府(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2.迁入地政府(街道办)会同县城乡建委、财政局审查、验收并公示;3.县财政局将资金直补建房户或联建组织。
四、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五、其他规定本办法由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四:XX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补偿办法(试行)为配合开展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机制,促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补偿对象废弃宅基地户、闲置房屋户、废弃工矿用地权利人。
二、补偿范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红线确定的拟复垦地块。
三、补偿标准(一)废弃宅基地[1]按房屋占地面积5元/平方米补偿。
(二)附属用地[2]按占地面积5元/平方米补偿。
(三)闲置房屋[3] [4] [5]Ⅰ类:按建筑面积正房砖混结构105元/平方米、砖木结构75元/平方米、土木结构48元/平方米;偏房砖木结构50元/平方米、土木结构30元/平方米、简易棚16元/平方米予以补偿。
Ⅱ类:按建筑面积正房砖混结构63元/平方米、砖木结构45元/平方米、土木结构28元/平方米予以补偿;偏房砖木结构30元/平方米、土木结构18元/平方米、简易棚9.8元/平方米予以补偿。
四、本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五、本办法由XX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注:[1]废弃宅基地指房屋结构不完整、断椽残壁,地上残留建筑物不具备居住使用功能的房屋宅基地。
[2]附属用地:①指屋前屋后拟复垦的地坝、院坝以及零星种植果树、林筢的空闲用地,其面积应严格控制在建设复垦项目规划的红线范围内。
按面积补偿后,不再另行对附属用地上的林筢、果木等附着物进行清点补偿。
②指已经荒废,不再利用,有合法手续的砖瓦窑、采石场、预制场等废弃工矿用地。
[3]闲置房屋指房屋不再作住宅使用,但房屋结构完好,门窗户壁及屋顶齐全,具备使用功能的房屋。
[4]闲置房屋分类:Ⅰ类指户主进入城镇或异地购房,未另批宅基地,在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属于户主产权的闲置房屋;Ⅱ类指户主已另批宅基地,在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属于户主产权而未复垦的闲置房屋。
[5]闲置房屋结构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要求:(1)楼层每层层高在2.8米以上的,按同类标准计算补偿;(2)层高低于2.8米的楼层和简易阁楼不纳入建筑面积计算补偿;(3)土木结构统按一层建筑物计算补偿。
中共XX县委办公室2010年5月28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