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个案名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撰写人资格等级初级
个案简介
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幸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孩子能否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案从了解当事人洋洋的家庭背景及需解决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服务模式、服务计划,在服务过程中化解家庭矛盾,使家庭成员能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维护家庭和谐。
本人签字:
镇、街、开发区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区民政局评审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1、个人信息:
洋洋,男,10岁,小学四年级,家庭住址:X幢X单元XXX 室。
2、案由:
据热心居民反映,洋洋曾多次哭嚷着请求,希望能够在邻居家借宿,称一人不敢入睡。
2014年年初,洋洋来到社区,反映现实情况,寻求社区帮助。
3、家庭背景:
洋洋的母亲经营了一家饰品店,下班后喜欢娱乐活动,常常要至深夜才回家。
洋洋的父亲无正当职业,天天混迹赌场。
夫妻俩因种种矛盾感情不和,时常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迁怒孩子,出现家暴行径。
二、案例分析(预估)
从实际走访情况来看,服务对象洋洋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1、生活问题:
由于洋洋的父母常常不着家,偶尔在家也时常吵得面红耳赤。
洋洋无法体会到一个正常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温暖的家庭、和谐的环境、无微的照顾,他甚至连一日三餐和基本睡眠都无法得到保障。
2、心理问题:
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导致了洋洋胆小懦弱的性格,他在父母面前战战兢兢,在老师同学面前充满自卑,他所能感受到的对于家庭、父母、环境的不满无法用正常的情绪发泄出来,争吵与打斗充斥着他的生活,他无力改变现状。
看着愈演愈烈的家庭氛围,他充满恐惧与无助。
3、资源系统:
社区目前的资源系统和覆盖网络,对于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帮扶救助有着较为完善的照顾系统。
针对洋洋的情况,他除了有亲人、老师、同学等非正式的私人照顾系统,还拥有街道、社区等正式的资源系统。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结合洋洋的具体情况,本案将介入目标划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解决洋洋的家庭问题,帮助他拥有一个和谐、安宁、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
2.具体目标:
(1)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解决洋洋的生活问题。
(2)通过深入沟通,缓解双亲矛盾。
(3)协调家庭关系,建立亲属支持系统。
(4)帮助洋洋重塑自信,消除心理阴影,解决现实负担。
(5)鼓励洋洋家庭参与有益的社区活动和亲子活动,促进家庭和睦。
(二)服务策略:
根据以上目标,本案将具体介入计划细分为以下几步:
1、寻找周边热心居民,建立“睦邻”照顾体系。
2、加强与洋洋父母亲的沟通,了解矛盾原由,化解家庭隔阂,改善夫妻关系,使之明白家庭和谐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使双方共同承担起培养照顾洋洋的责任。
3、与洋洋的祖辈、近旁系亲属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重建家庭支持系统。
4、加强与洋洋所在班级老师的联系,使他们实时关注洋洋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
5、引导洋洋家庭参加社区活动,加强家庭交流,促进家庭和谐。
6、为洋洋提供心理教育服务,澄清问题,激发动力。
7、跟进服务。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结合对洋洋家庭的个案分析及计划制定,本案具体的介入方式和主要过程如下:
1、耐心倾听,查找症结。
为深入了解家庭矛盾原由,我们约见了洋洋的母亲张女士,她情绪激动,啜泣着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本,夫妻俩都是华立职工,虽不富足,但平时省吃俭用,加上儿子贴心懂事,日子过得倒也幸福舒
心。
可惜好景不长,在而后一连串下岗、失业的打击后,家庭状况变得拮据。
之后,张女士在朋友的建议下,用尽积蓄开了饰品店,她每天早出晚归,为经营店铺用尽心力。
而丈夫徐先生在找了几次工作失败后,心灰意冷,性情大变。
张女士多次提醒丈夫放低要求,先找份工作解决生计,得到的却是冷眼相对,不予理睬。
于是在一次次吵闹争辩之后,夫妻俩越来越烦躁,说话一次比一次刻薄,慢慢的,张女士对丈夫失去了信心,徐先生也像变了个人似的,结交了一群狗肉朋友,整日赌博,深夜不归。
而张女士因为不愿面对紧张的家庭关系,也开始频繁约朋友外出娱乐,至此,夫妻矛盾不断激化。
张女士认为,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吃穿用度都是她苦苦支撑着,而丈夫不赚钱不养家整日赌博,才使夫妻关系频临破碎。
对此,我们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帮她分析丈夫性情转变的原因。
当时,在面临下岗失业和求职遇挫的双重打击后,徐先生产生烦躁抑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此时他迫切需要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支持,可妻子唠叨犀利的话语,憎恨嫌弃的神色,使他尊严扫地,无处遁逃,故而远离了家庭沾染了赌博。
除此之外,我们还指出了张女士作为母亲的失职。
我们将洋洋的现状和想法告知于张女士,她才顿感这一年来儿子和她确实不似从前亲近,性格也变得畏缩,不像从前那般快乐无忧,她才明白她们夫妻间的矛盾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她表示会改变自己,给孩子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三天后,我们约见了徐先生,他看着老实稳重,透着尴尬和不自信。
我们将洋洋向往的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妻子挽救家庭的想法告
知于他,良久,他红了眼睛。
他说他其实并不爱好赌博,相反的,他心里面对妻孩非常愧疚。
当时,他年纪轻轻的下了岗,找工作又四处碰壁,他感觉到自己很失败、很压抑,看着妻子为这个家忙进忙出,他也想替之分担。
但是妻子整日的埋怨、唠叨,让他无所适从,渐渐地,他感到烦躁不安,对家庭感到反感,于是他开始用赌博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
听完徐先生的诉说,我们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徐先生走出现状,一方面,妻子时而责备的态度对他打击很大,他现在非常需要家人给予的情感上的宽慰和精神上的鼓励。
另一方面,帮助徐先生找份理想的工作,也是迫切之举。
2、多重举措,开展服务。
我们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洋洋家庭澄清问题,激发起他们内在的生活动力。
首先,我们与他们一起回顾婚后的家庭生活,儿子的出生,家庭的温馨,工作的辛勤,下岗以后的艰辛,第一次家庭问题的出现,随后愈演愈烈的家庭矛盾。
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给亲人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以及如何改变自己。
在工作方面,我们整合资源,一是和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取得联系,推荐徐先生参加就业讲座,培养他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二是加强与就业部门联系,时刻关注招工信息,将合适的工作推荐给他。
几经
选择,徐先生终于面试上岗,做起了仓库管理员。
同时,我们也推荐张女士参加创业培训,帮助她更好的经营店铺。
在情感方面,徐先生和张女士是因生活所迫而产生隔阂,夫妻俩对洋洋都怀着深深的愧疚,对洋洋的成长充满了担忧。
我们多次和洋洋沟通,转达了父母对他的爱和关怀,洋洋逐渐开朗了起来,并愿意和父母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生活方面,我们经常联系他们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教育讲座,以此增加家庭间的互动。
3、跟进服务,取得实效。
我们通过与洋洋家庭的持续联系和深入接触,了解到张女士晚上不再外出,她有更多的时间照顾、陪伴孩子了。
徐先生也不再混迹赌场,有空妻子店里搭把手,接接孩子。
我们时常联系张女士,提醒她要多关心丈夫、孩子,帮助她改掉性子过急、过躁的毛病。
至此,洋洋家庭开始回暖升温。
五、评估
通过专业帮助,洋洋家庭有了显著变化,张女士学会了支持和鼓励丈夫,徐先生对生活有了信心和希望,夫妻俩话多了,孩子也恢复了从前的活泼爱笑。
洋洋又有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家。
综合许多方面的评估,我们认为,影响服务对象洋洋家庭的首要问题是就业问题,现在就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徐先生重新回归家庭。
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解决了徐先生的就业问题,保障了其家庭基本生活。
第二,通过重建家庭支持系统,使洋洋在生活上、心理上有了亲属的支持。
第三,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疏导,缓解了服务对象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六、专业反思
1、生态系统理论的借鉴。
(1)本案认为洋洋父母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孩子被忽略,从而出现成长、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社会工作者好似解铃人一般解开家庭纠纷中的各个环节,帮助洋洋家庭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留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因此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
(3)家庭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家庭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4)社会工作者在系统介入的过程中扮演着服务的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筹措者等多种角色。
2、优势视角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理论比较强调服务对象本身的积极能动性,而不仅仅是主张服务对象消极适应环境,在本案中,社区工作者首先挖掘服务对
象家庭的优势,其次,进一步整合服务对象环境中的资源优势,这也是本案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