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关于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关于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个人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在许多公司的介绍上专有核心价值观一栏。

这么做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度而赢得市场的信任吗?不是。

这是企业组织建设的一个措施。

企业的任务不可能由散兵游勇完成,只能通过组织行为实现。

只有形成组织,而且是高效的组织,才能出现德鲁克所期望的结果: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那样的一盘散沙。

怎样把独立个体的人凝聚成组织呢?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靠制度,二靠企业文化。

制度是刚性的,违反制度将受到纪律制裁。

企业文化是柔性的,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风气。

风气好,人的秉性中邪恶的一面受到压制,美好的一面得到释放。

风气不好,歪风邪气张扬,歪门邪道频出,正能量受到排挤。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管理学传人中国的,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说该企业的多数人有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法。

健康的文化不能自发产生,是企业的高层有意识提倡并身体力行,最终被全体员工接受并效仿,从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

这些行为准则表述成文字,就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的管理学者于是提出一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DNA,不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人,同不认同公司使命的人一样,不适宜留在这个公司。

企业文化是对我们上文所说的风气的理论概括。

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新颖,从实践来说,我们的经验十分丰富,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表述罢了。

我们平时说的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不就是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么?我们讲的党风、校风、部队作风建设,不都是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进行的么?我们的解放军、先进单位不就是成功案例么?审视我们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一些优秀企业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

他们所走的第一步就是界定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分两类,一是职业化价值观,英语叫
做work values,例如诚信、尊重、奋斗、责任、信任、追求完美等,主导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二是业绩导向的价值观,例如团队合作、创新、质量、效率、客户第一、结果导向等,确保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

阿里巴巴的奇怪企业文化
说起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真是无奇不有。

比如,广为人知的倒立文化:早年马云创业时,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学会一件事:靠墙倒立。

男的要保持30秒,女的保持10秒。

这么做,一是办公条件确实不好,空间小没地方锻炼;第二,人一倒立,就能体验到头重脚轻的倒控感,看世界、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

而如今,阿里文化又出新怪:快乐工作、认真生活按理说,工作需要认真,生活需要快乐。

而这个悖论是提醒大家,好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令人感到喜悦,而对待家庭和生活,需要足够多的用心。

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表示,目前公司的员工超过2万名,绝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

平时,员工除了干着一切年轻人喜欢的事儿:运动、跳热舞,热爱美食、化妆和音乐,还会自己开垦油菜花田,在园区里养鹅。

快乐工作:不像公司,有点像大学校园
刚相是台湾人,他来阿里近三年,担任产品规划师工作。

他在阿里还有另一个身份菜农,在办公楼的屋顶小平台,他和小伙伴们开垦了几个花坛种菜,取名光合作用。

那几小块原本满是石头的地方,现在生长着黄瓜、番茄、生菜、秋葵
每周五晚上,程序员凌封都会在电影之家为同事们放电影,有时候赶上开会,他会跑出来为大家放上电影后又跑回去。

为了爱好他还专门制作了电影派的网站。

在阿里巴巴,因兴趣扎堆在一起的同学不计其数,而且不乏专家:吉他派、读书派、摄影派、天文派、太极派、登山派不像公司,反倒很有些大学校园的味道。

思维开放:实习生的想法也可以被重视
很多人都说,阿里最强的是执行力,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阿里内部,执行力的前提是思辨。

而且这种思辨并非仅仅来自管理者成熟的想法,执行也不代表唯命是从。

很多发端于业务团队的小想法,最后都有机会崭露头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