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和前白蛋白测定详解
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和前白蛋白测定详解
❖ 3.属负性APR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 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合成蛋 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均迅速下降。
临床意义 课本P109
❖ 1.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 PA0.2~0.4g/L为正常,0.1~0.15g/L为轻度缺 乏,0.05~0.1g/L为中度缺乏,<0.05g/L为严 重缺乏。
❖ 2.作为肝脏损害的评价指标。PA作为营养不 良和肝功能不全的指标比清蛋白和转铁蛋白 敏感性更高。
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病毒性心 肌炎时CK也有明显升高,而且样品溶血情况 不影响CK活性的测定。
❖ (2)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等 也可导致CK升高。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 状腺机能低下症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 (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 冬眠灵和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CK活性增高。
二、试剂
❖ 1.128mmol/L咪唑-醋酸盐缓冲储存液 (pH7.0, 0.25℃)
❖ 2.应用试剂Ⅰ ❖ 3.应用试剂Ⅱ ❖ 4.待测标本
三、操作步骤
❖ 1.手工操作
现以具有37℃恒温比色池的分光光度计为例,说 明操作过程。
(1)吸应用试剂Ⅰ2mL加入测定管中,加血清 100μL,混合,放入37℃水浴至少5min。
按手工操作要求设置参数为:系数3698、温 育时间min、滞留时间120s、比色皿光径 1.0cm、稀释倍数23、血清占反应液体积分 数0.0430
四、临床意义
❖ 1、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 中也有存在。正常人血浆中酶活性很低。血 清中CK活性的变化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 (1) 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 会出现血清CK活性明显变化。心肌梗死发病 的早期,即发病后2~4小时此酶即开始升高, 12~48h达最高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 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此酶对诊断心 肌梗死较其他的心肌酶谱AST、LD的阳性率 高,特异性强,是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取各管的吸光度。 ❖ (4 )单位定义:1mL血清在37℃与底物作用1h产
生1μmol肌酸为1个CK活性单位,若此单位乘以 1000/60或16.7可换算成国际单位(U/L)。
前白蛋白的 测定
原理
❖ 样本中的PA(前白蛋白)与试剂中相应的抗 体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特定 的缓冲环境中形成浊度,其浊度在合适的抗 体浓度存在时与抗原含量成正比,与相同条 件操作的较准品比较,即可求出样本中PA的 含量。
血清肌酸激酶 活性测定
Ⅰ连续监测法测 定血清肌酸激酶
一、检验原理:
磷酸肌酸+ADP CK 肌酸+ATP
ATP+葡萄糖 ADP
HK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NADP+ G6P-DH
6-磷酸葡萄糖酸+NADPH
原理:
❖ 利用酶偶联反应原理连续监测NADP,后 者引起340nm吸光度的增高,在340nm 监测单位时间内NADPH的生成量,可 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Hale Waihona Puke Ⅱ肌酸显色法测 定血清肌酸激酶
一、原理
❖ 磷酸肌酸+ADP CK
❖ 肌酸+双乙酰+α-萘酚 (λ=540nm)
肌酸+ATP Mg²+ 红色化合物
❖ 在一定范围内,红色深浅与肌酸量成正比,
从而可求得血清中CK活性。在反应性体系中 加入Mg²+做激活剂,半胱氨酸供给巯基,保 持CK活性中心必需基团不被氧化;氢氧化钡 和硫酸锌沉淀蛋白质并中止反应。
二、试剂
❖ 1、混合底物溶液 ❖ 2、储存碱溶液 ❖ 3、双乙酰溶液 ❖ 4、 α-萘酚溶液 ❖ 5、1.7mmol/L肌酸标准溶液 ❖ 6、50g/L硫酸锌溶液 ❖ 7、60g/L氢氧化钡溶液 ❖ 8、待测标本
三、操作步骤
❖ (1)取4支试管,分别标明空白管、标准管、对照 管和测定管。
❖ (2)按书的表格进行操作。 ❖ (3)混匀,在540nm波长处,用空白管调零,读
(2)在37℃水浴中预温应有试剂Ⅱ至少5min。 (3)加入应有试剂Ⅱ200μL,混合,转入3mL比
色皿Ⅲ(1.0cm光径),立即放入恒温比色槽内。
(4)待120s的延滞期后,在340nm波长处,连 续监测线性反应期吸光度变化速率(120s), 以吸光度增加的速率计算血清中CK的活性浓度。
❖ 2.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操作程序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