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自我国2001年编订新的《课程标准》以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经历6年时光。
其间取得的理论、实践经验和成绩令人欣慰,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展开讨论,旨在为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完善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我国新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历6年时光,《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并得到了实验区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这也是我国体育课程改
革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间取得的成绩令我们欣慰和雀跃,但与此同时,新体育课程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本文就当前新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关系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
它所包含的新的教育思想给我国的教育界带来了一次强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变革。
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单纯地针对考试而言,它的本意也不是废除考试制度,而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由于教育观念
的落后而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脱离社会、脱离人的实际需要而言的。
素质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然而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也充满荆棘,坎坷不平的。
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终身教育理念的号召下,如果不彻底改革考
试制度,不改革高考制度,不废除“重学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学校如何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呢?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从何而谈?
2、体育教学目标与现实教学过程的冲突
《论语》曾经记载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大量生动个案,墨翟在教育学生时就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宋代教育家更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我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
对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自然班学生通常为四十五人以上,有时甚至达到六十人以上,在仅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课程资源环境中,如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得到彻底的培养和发展?如何因人而宜,如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实践能力?
3、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社会地位的冲突
体育教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兴衰成败,其意义
是十分重大和深远的。
体育教师也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从体育课的教学到各类课余运动队的训练,从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到全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从举办校内各项体育比赛到带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无一不凝聚着体育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形式的特点,增加了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艰苦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及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对体育持有偏见,致使体育课程没能得到相应的地位,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在如此不平等的状况下,容易导致教师内心失衡,致使教师产生“享受多少福利,干多少活”的消极心理,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等。
二、建议与对策
1、出台硬性文件制度,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政治、经济保障
教育事业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水平高低,而体育教育关系着国民身心素质状况,与我国的繁荣富强息息相关。
国家领导也对我国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并加大制订相关的教育文件来指导、支持和评价学校教育的实施及成效的力度。
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当确保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首要教育课程的思想落实到各个省级地区,落实到各个学校当中,杜绝以往“天高皇帝远,我行我素”的地方错误教育思想。
确实把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当中,特殊经费落实到特殊学科领域中,并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课程实施要求真务实,切实有效
新一轮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创
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但制订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专家学者们可能对我国目前体育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不统一、不和谐的局面。
因此,我斗胆建议德高望重的学者们能够多到基层亲自体验考察一下,实践为理论提供科学现实的证据,不求目标远大,不求一次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踏踏实实,每一次体育教育改革都能解决部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浮夸风”的错误思想,消除“光打雷,不下雨”的消极局面。
3、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验
评价是一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它的初衷是激励、评价功能,而不是选拔、甄别功能。
然而,现在考试评价却对学校、家长及学生施加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的目的,致使学
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学校及其他部门单位要树立“学历不等同于能力,考试高低不等于能力”的观念,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的选拔,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
学校教育切实做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让学生成为机器批量生产
的产物,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国家真正有用的栋梁,使我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展更快、更强。
4、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及福利的改善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起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
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具备扎实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肯定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成绩,不
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使教师的辛勤劳动与报酬成正比,
充分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体育教师能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与科研的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9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5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