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结节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结节CT诊断和鉴别诊断

• 较小的结节更有可能为良性 • <1cm的结节约85%为良性 • <2cm的结节约60%为良性 • >3cm的肿块多为恶性肿块
2. 结节的形态
• 分叶状分深分叶和浅分叶 深分叶结节者以恶性多见 浅分叶者以良性结节多见 肺癌病灶常见深分叶征象
• 结节分叶状形态形成原因: 结节各个方向生长不均衡 结节生长受支架结构制约
3a
3b
3.1左上肺腺癌 男,73岁
3a.平扫左上肺结节, CT值为60.1HU, 密度均匀 3b. 增强延迟20秒, CT值为81.4HU.
3c
3d
3.2续 3c. 增强延迟90秒达峰值, CT值为86.2HU, PA值为 26.1HU, 均匀强化. 3d. 增强延迟300秒, CT值为72.4HU.
B
C
图A为Ⅰ型:支气管突然截断 图B为Ⅱ型:支气管锥形变窄 图C为Ⅲ型:支气管走行病灶内
形态自然。
图D为Ⅳ型:支气管受压变窄。 图E为Ⅴ型:支气管走行病灶边缘,
呈稍扩张改变。
E
SPN与支气管关系
Ⅰ、Ⅱ、Ⅴ型多见于恶性结节 Ⅲ型多见于良性结节 Ⅳ型则良恶性结节均可出现
5. 结节的周围征象--结节与血管关系
1、腺癌-胸膜凹陷。胸膜的深切迹陷入肿瘤的中心部(弯箭头)。 两个小的亚段肺不张(直箭头)与X线影像的毛刺相应。 2,左上肺2cm大小的结节。边缘分叶和毛刺。两条明显的胸膜尾征
5. 结节的周围征象--结节与支气管关系
Ⅰ型:支气管突然截断 Ⅱ型:支气管锥形变窄 Ⅲ型:支气管走行病灶内,形态自然 Ⅳ型:支气管受压变窄 Ⅴ型:支气管走行病灶边缘,改变不明显
• (1)外科手术治疗; • (2)非手术活检; • (3)连续CT扫描密切随访观察。
外科手术治疗
• 对于具有高度恶性(>65%)概率的肺结节,推荐处 理策略就是外科手术,除非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 或者无法耐受手术。
•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开胸以及纵隔 镜。
分类
• 依据在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 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 而后者又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 性结节。
分类
• 依据结节的大小以8mm为界,将≤8mm的 肺结节定义为亚厘米结节(subcentimeter nodules)。将直径>3cm的病灶定义为肺 部肿物(lungmass)而非结节,根据既往 研究,这种直径〉3cm的肺部肿物通常为恶 性。
• 结核瘤的增强,CT值比平扫增强小于15HU • 肺癌表现为完全强化,结核为包膜环状强化 • 肺癌增强后CT值高于良性结节低于炎性结节
1a
1b
1.1 左上肺腺癌 男,75岁
1a.平扫CT值为47.7HU
1b.增强延迟40秒, CT值为85HU
1c
1d
1.2 续
1c. 增强延迟80秒达峰值, CT值为90.7HU
125.7HU,
7c
7d
7.2续 7c.增强延迟60秒, CT值为113.4HU. 7d.增强延迟120秒,CT值为101.8HU.
7. 结节的倍增时间
(1)指肿瘤的体积或细胞体积增加1倍的所需要时间 (球形病灶直径增加25%所需的时间为倍增时间)
(2)良恶性结节的倍增时间不同,可作为鉴别标准: 恶性结节的倍增时间大多为40-360天 良性结节为小于1个月或大于16个月 如SPN超过2年无变化,一般不随访
PA值为43HU, 均匀强化.
1d. 增强延迟150秒,CT值为81.3HU.
2a
2b
2.1 左上肺肺泡细胞癌 男,60岁
2a.平扫左上肺结节,CT值为47.2HU.
2b.
增强延迟100秒达峰值,CT值为89HU, PA值为41.8HU
,均匀强化.
2c
2d
2.2续 2c.增强延迟150秒,CT值为77.9HU. 2d.增强延迟180秒,CT值为61.9HU.
3. 结节的边缘
• 毛刺征 • 棘状突起
3. 结节的边缘--毛刺征
(1)结节边缘有多数线条状影 且呈放射状或毛刺状表现
(2)结节毛刺征形成的原因是: 肿瘤细胞向各个方向蔓延 瘤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 结节的边缘--棘状突起
(1)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小三角形) 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在分叶基础上向外浸润肿瘤组织
4. 结节的密度
• 呈磨玻璃密度 • 结节内钙化灶 • 可见脂肪密度 • 支气管空气征 • 空泡征和空洞
4. 结节的密度--磨玻璃密度
(1)局灶性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可见于肺癌 (2)组织学上反映肿瘤的替代式生长方式
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并代替肺泡上皮 肺泡腔未被肿瘤填充,肺泡内尚充气 病灶中的肺泡支架及血管背景仍可见 (3)也见于淡薄炎症和小出血或肺泡积血
5a.结节平扫 5b.增强呈包膜样强化(红箭头)
6a
6b
6.1 左上肺结核瘤 男,44岁
6a. 平扫CT值为34.6HU. 6b. 增强延迟120秒, CT值为36.2HU, PA值为1.6HU
7a
7b
7.1右下肺炎性结节 男,53岁
7a.平扫CT值为37.2HU 7b.增强延迟30秒达峰值, CT值为163.9HU, PA值为
4. 结节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 (ground-glass opacity )
( GGO )
GGO定义及分类
• 密度较高且模糊,其内可见血管及支气管影 • 分单纯性GGO(pGGO)和混合性GGO (mGGO)
pGGO:
肺窗示为云雾样密度影,纵隔窗病灶未显示 病灶内可见细小血管与空泡或支气管充气影
4. 结节的密度--空洞
(1)空洞较为常见,可见于肺部的各种结节病灶 (2)癌性空洞:厚壁、偏心、壁结节、厚薄不均 (3)结核空洞:近支气管、壁薄而光滑、卫星灶 (4)炎性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可见气液面 (5)转移瘤空洞:内壁较光滑,洞壁可厚薄不均 (6)韦格肉芽肿空洞:壁较薄,多无分叶和毛刺
• 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诊断高度恶性肺结节的首选 方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VATS下肺段 或肺叶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26%)显著低于开胸 手术治疗(35%)。
非手术活检
• 非手术活检作为有创检查,常被用来明确 良恶性诊断,适用于中度恶性概率(10%~ 60%)肺结节明确诊断,或者患者要求术前 获得明确的恶性证据,尤其是预期手术并 发症较高的患者。
4. 结节的密度--结节内钙化灶
(1)良恶性结节均可见钙化,关键其形状和分布 (2)分层状、爆米花状或环状钙化提示良性钙化
(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结核球环形包膜钙化) (3)偏心性、无定形或砂粒状钙化常为恶性钙化
少数恶性结节其内可见多量的钙化灶 消化道肿瘤和骨肉瘤肺转移可见钙化
4. 结节的密度--脂肪密度
Ⅰ型:增粗血管引向SPN Ⅱ型:多支血管引向SPN Ⅲ型:正常血管延伸并进入SPN Ⅳ型:周围血管稍受压或无明显变化
右下肺腺癌, 肺血管增粗引向SPN, 表现为I型
左下肺泡细胞癌,多支血管引向SPN,表现为II型
右下肺鳞癌,血管进入SPN呈锥状截断,表现为III型
右上肺良性结节(随诊),结节周围的血管轻度受压
4a
4b
4.1 右下肺鳞癌 男,67岁
4a. 平扫CT值为38.5HU. 4b. 增延迟20秒CT值为52.4HU.
4C
4d
4.2续
4c. 增强延迟60秒达峰值,CT值为88.2HU,PA值为 49.7HU,不均匀强化. 4d. 增强延迟120秒,CT值为76HU .
5a
5b
5.1 左上肺结核瘤 女,48岁
磨玻璃样密度肺癌CT表现:
病灶边缘清晰 毛刺、胸膜凹陷征 支气管含气征和空泡征
GGO的处理原则
• AAH:随访2、3年都可稳定不变 • BAC会不断增大、出现胸膜凹陷 • 结节生长加速、变实提示为恶性 • 结节强化、边缘微血管征为恶性
04-6-25
GGO
肺泡细胞癌
05-5-5 06-6-28
(2)其实棘状突起是分叶征的一部分 和分叶征一样是肺癌的重要征象
棘突与毛剌区别
棘突征:宽约6mm,长约6.6mm 细毛剌 宽1-2mm,长约1-5mm 长毛剌 宽1-2mm,长约1-2mm
棘突征:CT肿窗、纵隔窗均可见 毛剌:肺窗可见纵隔窗毛消失
棘突征:表现为近端宽,远端窄 毛剌:近、远端宽度相差甚微
结节内见脂肪密度提示良性结节 50%错构瘤在薄层CT见脂肪密度 胆固醇肺炎有时也可见脂肪密度
4. 结节的密度--空泡征和支气管空气征
(1)主要见于肺癌,多见于高分化腺癌 良性肿瘤和炎性假瘤则少见此征象
(2)有时需与肺结核球的裂隙空洞鉴别 CT增强裂隙周围干酪性物质不强化 空泡和支气管空气征周围组织强化
mGGO:
肺窗示云雾样密度影与较密实的结节灶并存
GGO结节形成的原因: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泡出血 肺纤维化 肺部炎症
GGO的病理:
肿瘤细胞沿肺泡间隔伏壁生长 肺泡壁增厚,肺泡未完全闭塞
GGO倍增时间
2年间无变化肺结节视为良性 然而此结论不适合GGO病灶 pGGO813d mGGO457d
左上肺腺癌,
支气管进入SPN截断, 表现为I型
左上肺泡细胞癌,
多支支气管进入SPN呈锥 状变窄,表现为II型
右下肺癌, 支气管进入SPN 后锥形 变窄,表现为II型
右下肺错构瘤, 支气管从SPN边缘自然 走形,表现为V型
右上肺结核球,右上支气管截断,表现为I型
SPN与支气管关系分型
A D
孤立性肺结节的C T诊断和鉴别诊断
• 孤立性肺结节的C T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