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 针后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针刺拔罐,其效更佳。
2.鱼肩
• 定位:鱼际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 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
• 用于疼痛部位在肩前部,属手太阴肺经 经脉和筋经的疾患
• 《灵枢.筋经第十三》:“手太阴之筋……结肩前禺……其病当 所过者支转筋痛”
• 若疼痛部位在肩前侧为甚者,病在手太 阴肺经循行线上,针鱼肩穴(穴在鱼际穴 下约0.5寸,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按全 息理论对应于肩部穴处,可找到一针柄
大小的条索状物,压痛十分明显 。
3.三间穴
• 定位:食指本节(第二掌骨关节处)后桡侧凹陷处
• 三间穴为手阳明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
• 若疼痛部位以肩禺穴处为甚者,病在手 阳阴大肠经循行线上,可针三间穴处条 索状物和压痛点
具体操作: • 28-30号0.5寸毫针(针不可太细,影响疗
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再将 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 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
取穴:多取对侧,压痛点多在阳陵泉下0.5 寸左右稍后方(高树中经验)
• 取效的关键:随咳进针和活动肩部
•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故刺痹者……其瘛坚,转引而行之”
• 进针手法宜先直刺(针柄与掌骨侧成90度角)穿透 条缩状物至掌骨,然后将针柄立起将针尖刺入条 缩状物与掌骨侧之间,此时针感最强。以上方法 只要用之得当,皆能针入痛缓或肩部活动立刻改 善,一般针3次~10次即可。
一针疗法之肩周炎
肩周炎
•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以疼痛和活动 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
• 针灸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 TDP照射或拔罐
• 针灸临床实践证明,一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疗效迅捷,操作简 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 《灵枢》所谓“用针稀疏”“援物比类”
• 《灵枢·示从容论》:“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 上及下,何必守经”
状物和压痛点(第五掌骨侧肩穴处)
结语:
肩周炎不论其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程度如何,牵涉 的经脉越少,其治疗效果越好。只有一处疼痛 者效果最好,一般一次即可明显缓解;如果疼 痛范围大, 说明病在多经,治疗时应首先治 疼痛最甚的经脉。
辨证病在何经,就针何穴。
起针前,先行针,配合肩部活动。
• 《灵枢·官能》:“先得其道,稀而疏之”
1.阳陵泉
• 定位:小腿前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灵枢.终始第九》:“手屈而不伸者,其 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肩周炎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者为阳明脉 虚,肝肾亏虚。阳明者,胃经,大肠经 也,俱为多气多血之经,故阳明虚则气 血也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阳陵泉——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可以统治 一切筋病
• 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禺穴 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 一般留针30-45分钟。
4.后溪穴
•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 赤白肉际。
• 《灵枢.经脉第十》:“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 绕肩胛,交肩上……是动则病……肩擩肘臂外后廉痛”
• 若疼痛部位以肩后侧为甚者,病在手太 阳小肠经循行线上,可针后溪穴处条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