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总结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ppt
总结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ppt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分支机构的认定
• 法人“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符 合《民诉意见》第40条规定的“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 执照”这两个条件的分支机构,属于“其他组织”的范畴, 在行政处罚中,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为 妥。
• 法人非依法设立或者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 的分支机构。根据《民诉意见》第41条规定,在这种情况 下,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
演示课件
个人独资企业的认定
• 个人独资企业的认定 • 个人独资企业是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 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 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因此,执法实践中,应以营业执照上的企业 名称为被处罚主体,同时注明负责人,而 不应该以投资人或负责人的公民姓名作为 当事人。
为的企业合并的,以合并后的企业作为当事人;②实施违 法行为的企业分立的,以分立后的企业作为共同当事人。 • 企业撤销或者注销后的认定。 • 1、企业实施违法行为后因破产等原因撤销的,应当将 清算组织作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 的机构为当事人。 • 2、企业实施违法行为后注销的,应当将清算组织作为 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负有清算责任的主体为当事 人。 • 3、企业在实施违法行为后还未完成撤销或者注销以前, 可以将企业作为被处罚主体进行立案。
演示课件
几类特殊情形的违法主体认定
• 特殊形式的公民认定 • 个体工商户的认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
《民诉意见》第46条规定,对未起字号的 当事人在处罚时以其营业执照上的业主为 主体;对起字号的当事人处罚时以业主为 主体,同时注明字号,而不能以字号为当 事人。
演示课件
个人合伙的认定
•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第47条规 定,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不应以个人合伙 的字号名称作为行政相对人,应该以共同 合伙人作为共同行政相对人,有2个列2个,有3个列3个,合伙人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在法律文 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如:系××县×× 美容店合伙人)。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其他组织的认定
•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第40条的规定,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 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 注意:对分支机构已申请工商名称预先核准,并领取 其他相关许可证件,但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处罚时也 应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不能以其他许可证 件的字号作为当事人,也不能以工商部门的预先核准名称 作为当事人。
演示课件
• 企业分立、合并后的认定。 • 《民诉意见》第50条及第51条的规定,①实施违法行
演示课件
•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的规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 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 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 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据此可以将行政 相对人主体性质分为三类:1、公民;2、 法人;3、其他组织。
演示课件
公民(自然人)的认定
• 依据《民法通则》关于公民(自然人)行 为能力的规定,对公民(自然人)身份的 认定,一般应以身份证为准。但是,《行 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了公民(自然人) 免予处罚和从轻处罚的条件,即不满14周 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责令监 护人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应注意确定当事人 承担行政责任的程度。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合伙企业的认定
• 根据《民诉意见》第40条的规定,合伙 企业是经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营利 性组织,在诉讼中享有诉讼当事人地位, 并不以全体合伙人为诉讼当事人。合伙企 业应作为其他组织看待,以合伙企业的核 准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同时,在行政执 法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与个人合伙的区分, 关键在于是否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演示课件
法人的认定
•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 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机关 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 执法实践中,①认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以《法人登记证》(法人登记文件)为依 据;②企业法人应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 以当事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内容 为依据。
演示课件
个体工商户
• 个体工商户是指以个人财产或者家庭财产 作为经营资本,依法经核准登记,并在法 定的范围内从事非农业经营活动的个体经 营者。从此定义上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是 以其个人或家庭作为经营主体的,在进行 行政处罚时应当以公民或个人进行定性处 罚。
演示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章是对于公民和自然人 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第四节就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 经营户。既然个体工商户在《民法通则》中被放在了公民 和自然人这一章中进行规范和调整,那么可以肯定在民事 法律中个体工商户是一个公民性质。对于行政法律来说并 没有哪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过个体工商户是单位还是个人, 因此依据法理学基本原理,我们就应当依据其他法律来进 行解释,或者依据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进行认定。《民法 通则》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其和《行政处罚法》处于 同一位阶法律,因此《民法通则》的规定当然适用于行政 执法。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们应当认定个体工商 户的主体性质是公民或个人。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 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演示课件
• 对于行政执法而言,不论是简易程序行政处罚还 是一般程序行政处罚,对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 的认定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案件的处理是否 正确、是否合法。如果对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 定错误,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执法违法的情况发生, 乃至行政败诉情况的出现。因此,行政相对人主 体性质的正确认定对于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法律意义,同时也是保证行政执法公平性、 公正性、合理性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