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格拉斯·C·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

道格拉斯·C·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

理论经济[收稿日期]2005-06-20[作者简介]唐 龙(1974-),男,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发展经济学。

道格拉斯・C ・诺思的国家理论述评唐 龙(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道格拉斯・C ・诺思的制度分析框架有三大基石: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其中,国家理论处于核心位置。

它规定了具有根本性激励功能的产权结构,塑造或影响意识形态,从而在经济盛衰中起着关键作用。

国家理论把经济组织理论引入政治学领域,形成了国家起源、国家基本职能和目的、国家模型以及国家悖论等一系列理论主张。

[关键词]国家理论; 产权制度; 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5)04-0026-04Comment on Douglas. C.N orth ’s Theory on StateT ANGLong(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e framew ork of D ouglas.C.N orth ’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has three cornerstones :the state theory ,the property right theory ,and the ideology theory.As the core of the framew ork ,the state theory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n economy by stipu 2lating the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 with essential incentive function ,and shaping or affecting the ideology.The stat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 2ory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to the field of politics ;hence a series theoretical stands such as the origin of state ,the basic function and pur 2pose of state ,state m odel and state paradox.K ey Words :state theory ;property right system ;ideology 国家模式应当是任何有关长期变化分析的一个明确的组成部分。

国家理论之所以必不可少,原因在于,国家规定着所有权结构,并最终对所有权结构的效率负责,而所有权结构的效率则导致经济增长、停滞或经济衰退。

因此,国家理论不仅要为产生低效率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单位的固有趋势提供解释,而且必须说明历史上国家的非稳定性。

然而,尽管在漫长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了各种关于国家的理沦,但这一重要的理论工具却并没有用于经济史上说明长期变革。

道格拉斯・C ・诺思设计的制度分析框架中,国家理论是联系产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纽带,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他把经济组织理论引入政治学领域,形成了国家起源、国家基本职能和目的、国家模型以及国家悖论等一系列理论主张。

该理论的诞生有助于使传统的纯经济学研究转向经济与政治的整合研究,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耀眼的理论成果,为我们分析长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分析思路。

一、国家的起源、特征与“诺思悖论”国家理论首先要说明国家的起源。

总的来说,以往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国家性质有契约理论与掠夺理论(或剥削理论)两种解释。

契约理论对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状态和国家产生过程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先验的、思辨的假设描述,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致力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掠夺理论或剥削理论则力图从历史中找出国家起源的论据,认为“国家是一个集团阶级的代理机构,其职能是代表那个集团或阶级的利益榨取其他选民的收入。

掠夺的国家将规定一套所有权使当权集团的岁入最大化,而不顾它对整个社会的福利有什么影响。

”[1]显然,上述两种理论所说的国家都能・62・为历史与现实所佐证,但它们均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国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诺思指出,契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家可以潜在地提供一个节约利用资源的框架,从而可以促进福利增长。

不过,作为每项契约的第三方和最终的强制根源,国家却在变成为争夺对其决策权的控制而进行战斗的场所,每一方都希望能按有利于自己集团的方式再分配福利和收入。

尽管契约理论解释了缔约的最初收益,却未能说明不同利益的选民后来使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掠夺理论恰巧忽略了缔约的最初利益,而专注于操纵国家的那些人如何榨取选民的租税。

但是,这两种理论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有统一的基础。

诺思认为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主张从动态角度来理解国家的性质,提出国家起源的“暴力潜力”分配论,指出:“正是‘暴力潜力’的分配使它们一致起来。

掠夺理论假定不平等分配。

”[1]在国家起源的“暴力潜力”分配模式中,诺思认为:“就其作用来说,国家是一种在行政暴力上有比较利益的组织”[1]。

在这样一个组织中,统治者也是一个具有福利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经济人。

他们与选民是一种交换关系,既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潜在竞争对手。

诺思的国家模型有三个基本特点。

其一,国家用一组服务———我们可以称为保护和公正———来交换岁入。

由于提供这些服务有规模经济,当有组织地专门从事这些服务时,所得到的社会总收入要高于社会上每个人保护其各自财产时所得到的社会总收入。

其二,国家试图像一个有识别力的垄断者那样行动,将每个选民团体分开,为每个选民团体发明所有权以最大限度增加国家岁入。

其三,既然永远存在着能提供同一组服务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国家是受其选民的机会成本所制约的。

竞争对手有其他国家,另外还有在现存的政治经济单位内可能成为统治者的个人。

因而,统治者垄断权力的程度是各个不同选民集团替代密度的函数。

这三个基本特点中,第一个特点说明统治者与选民的交易过程,其他两个特点说明决定交易费用的条件。

它们共同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国家行为及其变迁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著名的“诺思悖论”,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对于“诺思悖论”产生的原因,诺思认为,国家兴衰的根源,或者说使社会未能经历持久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双重目标的内在不一致性。

一般而言,国家有两个基本目标:一个目标是规定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以便为统治者所得租金最大化提供一个所有权结构(即规定要素和产品市场的所有制结构);另一个目标是,在第一个目标的框架内,减少交易费用,以便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的税收。

这就是说,国家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的税收。

显然,这两个目标不完全一致。

第二个目标包含一组旨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完全有效率的所有权,第一个目标试图规定一组基本规则,能使统治者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收入。

到底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历史上看,“在统治者(及其团体)最大限度增加其租金的所有制结构同减少交易费用和鼓励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紧张关系。

这一基本的二元结构,是社会未能经历持久的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1]二、国家理论与产权制度产权理论对于说明人类为减少交易费用和组织交易而发明的各种经济组织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产权制度提供了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

诺思的国家理论模型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的,其独特之处在于把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与国家理论结合起来,说明经济组织的存在与相互替代。

对于国家理论与产权制度的相互关系,诺思分别从国家在产权界定和制度创新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诺思非常重视国家在产权界定中的作用。

他认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

国家作为一个享有行使暴力的比较利益组织,处于规定和强制实施所有权的地位。

在人类社会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国家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诺思认为,离开产权,人们很难对国家做出有效的分析。

历史上有效率的产权和无效率的产权都与国家有关,“事实上,出现所有权是国家统治者的期望与交易双方为减少交易费用所作的努力之间紧张状态不断加剧的结果。

”[1]这里理解国家的关键在于,国家并非是“价值中立”的。

它潜在地利用暴力来实现对资源的控制,仅仅在使统治者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范围内促进和规定有效率的所有权,因而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72・效率负责。

诺思具体阐明了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其一,任何个人和团体推动的创新都只能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不能逾越国家所设定规则的边界。

其二,法律或政治上的某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制度环境,使得某些集团实现一种再分配或趁机利用现存的外部利润机会成为可能。

其三,国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偏好和价值判断,凭借对暴力的垄断权有意识地去支持或阻止某个创新。

其四,国家作为第三种当事人,能通过建立非人格化的立法和执法机构来降低交易费用。

当交换的基本规则确立之后,只要存在法律机构,谈判和行使的费用会不断减少。

其五,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国家只为产权安排和产权变革提供“游戏规则”,有的国家不仅提供“游戏规则”,而且还直接参与甚至干预产权的安排与产权变革。

这些差异会导致不同产权制度的形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或引起经济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讲,国家应选择一种最有效率的产权安排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也使国家的长期收入最大化。

但是,经济史实说明,“国家的普遍趋势是产生低效率的所有权,从而不能达到持续增长;各国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导致经济变革,结果,最后引起经济衰退。

”[1]原因何在?诺思认为无效率产权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迫于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统治者可能选择低效率产权。

界定一套有效率的产权,需要耗费一定的监督和检测费用,于是从短期来看,统治者的收入会减少。

由于统治者的理性和生命都是有限的,因此,当统治者的短期利益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利益相冲突时,统治者往往会注重眼前利益。

竞争约束是指统治者总存在竞争对手,包括与之竞争的国家和本国内部的潜在统治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