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视野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2005-XX-XX发布2005-XX-XX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TJI/YJY前言为使本公司汽车人机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标准。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人在设计时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更好的完成设计!本标准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TJI/YJY 风窗视野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一、概述二、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三、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引用标准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3.3 视野状态的确定3.4 前方视野校核3.5 小结四、驾驶员后视野校核4.1 引用标准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4.3 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4.4 后视野校核4.5 小结五、总结参考文献附录 A目录一、概述 (7)二、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7)三、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7)3.1 引用标准 (7)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8)3.3 某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9)3.4 某车前方视野校核 (11)3.5 小结 (14)四、某车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14)4.1 引用标准 (14)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14)4.3 某车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16)4.4 某车后视野校核 (17)4.5 小结 (20)五、总结 (20)参考文献 (20)一、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二、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
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三、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5)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及其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
3.3 某车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R点位置前排座椅靠背角25°。
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2)V点位置V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如表2所示:表2 V点相对R点位置(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如表3所示:(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E7 71.3 -1.5 635E8 71.3 63.5 6353.4 某车前方视野校核(1)风窗玻璃基准点在图1上可以看出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六个交点a、b、c、a’、b’、c’联线所包围的面积完全在风窗玻璃透明区域内。
图1 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2)双目障碍角校核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S1、S2。
将S1、S2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校核,如图2所示。
E1和E2的连接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的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1,E2连接成直角,从E1向左A柱的S2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
E3和E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E1至右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E4连接成直角,从E3向右A柱S1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E4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E3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客(右)侧的双目障碍角(见图2)。
驾驶员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3.4º,小于6º。
因两侧A柱相对于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根据法规要求右侧不需要校核。
图2 双目障碍角在P点水平面内的校核示意图(3)驾驶员前方180º内视野校核从图3上可以看出在驾驶员前方视野180°范围内(除技术要求规定外)没有其它障碍,满足法规要求。
风窗玻璃左侧外后视镜左前门窗玻璃图3 驾驶员前方180°内视野(4)仪表板障碍视野通过作图法确定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根据盲区图可以看出组合仪表在盲区之外,满足法规要求。
组合仪表盲区图4 仪表板(组合仪表)视野校核3.5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校核,可以发现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某车驾驶员后视野校核4.1 引用标准GB 15084-19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4.2 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后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5084-1994中的规定。
(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其它各类车辆,若内后视镜不能提供任何后视野,可不必安装。
(4)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5)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6)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7)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8)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
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 m外延伸至地平线。
见图6。
(9)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向后20m延伸至地平线。
见图5。
图5 驾驶员、乘客两侧外后视镜的视野(10)内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见图6。
图6 内后视镜的视野(11)外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只要车身结构和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杠两端和后视镜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
(12)内后视镜的视野障碍物在测定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和加热元件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遮挡部分的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以下。
4.3 某车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1)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左右单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当测定后视野时,某车外后视镜种类采用第Ⅲ类别,外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联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图9所示位置。
所示某车为整车整备质量状态。
此外,还应在前排乘客一侧加装一名乘客的质量,其数值与测定H点时假人的质量相同。
(2)R点位置R点相对车身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3)P点位置P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3所示。
(4)E点位置E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r、Yr、Zr坐标确定。
如表4所示。
4.4 某车后视野校核按上述技术要求把左、右外后视镜、内后视镜安装到位。
驾驶员位置处安放三维H点装置,按前述E点的确定程序放置E5、E6,E7、E8四个眼点,眼点可以水平转动30°以内,眼点绕颈点水平转动50°以内。
眼点上下转动45°以内,眼点绕颈点上下转动50°以内。
光束通过后视镜反射,经测量计算对后视野进行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