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提问:科举制的诞生几位关键人物,他们有怎样的主要贡献?
教师总结:
隋文帝:(主要贡献)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主要贡献)正式设置进士科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1、提问:科举制的诞生几位关键人物,他们有怎样的主要贡献?
教师总结:
唐太宗:(主要贡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
教学设计
题目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总课时
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远航
年级
七
学科
历史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1年3月8日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课堂小结
(5分钟)
2、科举制一直延续了多少年,到什么时候废除的?
根据学生总结情况,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总结本课
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背诵回答,加深记忆
△总结本课内容,标注重、难点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武则天:(主要贡献)大力提倡科举制,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主要贡献)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科举制考试科目:进士和明经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提问:科举制的影响?(课本P19)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善于用人
科举制度
根据学案了解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根据讲解把学案中这一问题的答案填出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情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深远。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8分钟)
授新课
(32分钟)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根据讲解把学案中这一问题的答案填出
根据课本背诵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点
△知识扩展,让学生了解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
◇小黑板、学案
△列表讲解关键人物及主要贡献
○背诵时间过少,须多给时间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
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
难
点
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