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制讲解
2019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制讲解
17
从资产物质形态看,政府储备物资与其占有、使用的存 货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政府储备物资在功能作用、管理 方式、资金来源、业务流程等方面与存货存在差异: 从功能作用来看,政府储备物资是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 特定公共需求而储备的物资,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储备 ”以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况,其规模和种 类反映政府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确保国家安全、部署发 展战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等的能力,与在开展日常性 活动中为自身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存货具有本质区别。
37
• 4.文物文化资产
1.不可移动文物。
2.可移动文物
38
文物资产计价方法: 通过购买、拍卖等方式取得的文物资产存在账面价值的,按 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 有相关凭据的,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 、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 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 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20
• 计价方法: • 原则上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 • 对于应当确认为政府储备物资,但已确认为存货、固定资产
等其他资产的,应当将该资产按其账面余额重分类为政府储 备物资。 • 没有账面价值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 • 1.可以取得相关原始凭据的,其成本按照有关原始凭据注明的 金额确定; • 2.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 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 3.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 置成本确定。
会计主体持续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得其性能得到永久维持的公共 基础设施和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使用权 除外。 • 公共基础设施应计提的折旧总额为其成本,计提公共基础设施 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暂估入账的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实际 成本确定后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5
• 公共基础设施计价方法
• 本报表有账面价值的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 • 对于应当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但已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资产,
应当将该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重分类为公共基础设施。 • 对于应当确认但尚未入账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按照以下原则
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 • 1.可以取得相关原始凭据的,其成本按照有关原始凭据注明的金
21
按照国家政府储备资产相关政策填写 不包括商业储备资产(即政府部门对该项储备资产无所有权,仅对其进行贴息等)。 由执行政府储备资产计划的部门(单位)等填报。
22
填报主体为应急、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林业等承担政府储备物资职责的 部门(单位) 对实物量填报单位进行细化
23
• 3.公共基础设施
19
• 从资金来源看,存货采购资金来源于部门预 算资金,而政府储备物资的收储资金来源更 为复杂,除来源于部门预算资金外,还存在 来源于银行专项贷款等情况。
• 从日常业务流程来看,政府储备物资具有区 别于存货的独特业务内容和环节,如政府储 备物资需要根据特定文件规定进行采购、存 储、保管、轮换、发出等,发出物资收回往 往具有不确定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包括登记 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 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9位全国组织机构代码)、 验码(1位)五个部分组成。
(2)单位基本性质
“行政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3
(二)工作内容 1.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编制 (1)资产报表,是数据部分,由单位填报数量和价值量
各项指标; (2)资产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文字部分,由各单位根据
有关数量和价值量数据,对资产的基本情况、变化特 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和建议。 2.工作总结 包括2019年度资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等内容。
额确定; • 2.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
照评估价值确定; • 3.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置
成本确定。
26
• 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当按 照估计价值入账,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 的暂估价值。
•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折旧 • 第十六条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但政府
13
• 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 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
•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取得时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 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
•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 所需支付的现金金额计量。(时效性)
•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 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收益性)
8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 报表》
•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 执行本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
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 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林 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
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不再填报本报表,除政府储备物资 由中央企业填报外,其他报表已删除“企业”横栏
16
2.政府储备物资情况表
政府储备物资,是指为满足实施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 进行抗灾救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特定公共需求而控 制的,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在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形时动用; (二)其购入、 存储保管、 更新(轮换)、 动用等 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专门管理制度规范。
30
31
本报表填报主体一般为交通运输等管理部门
32
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等相关部门填报沿海和内河港口公共设施等。
33
水利等相关部门填报。
34
水利等相关部门填报。
35
水利等相关部门填报。
36
市政基础设施表填报主体一般为: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 19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填报主体不限,填报其他公共基础设施。
9
三、各类指标填报原则
(一)实物量指标 根据统计台账、历史资料等进行填报,确保数 量、单位全面、准确。对于无法填报的,应详 细说明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10
• (二)资产价值量指标
•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填报, 并对所采用的计量属性进行说明。
• 对于相关会计准则制度尚未规范的资产,鼓 励各单位以真实反映当期价值为目标,研 究探索价值量计量的有效方法。
和报表》
12
• 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 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 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 源。
• 服务潜力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利用资产提供公共 产品和服务以履行政府职能的潜在能力。
• 在界定政府资产时,特别强调了“服务潜力” ,除了自用的固定资产等以外,将公共基础设 施、政府储备资产、文化文物资产、保障性住 房等纳入政府会计核算范围。
•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 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计量。(市场性)
• 无法采用上述计量属性的,采用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 计量。(全面性)
14
四、报表的具体填报要求
1.2019年度报表封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方案》中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 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列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 2015年10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正式实施。
39
• 5.保障性住房表
保障性住房由住建等部门填报;
40
• 6.受托代理资产情况表
1.受托转赠物资:接受委托人委托需要转赠给受赠人的物资。 2.受托存储保管物资:接受委托人委托存储保管的物资。 3.罚没物资:是指执法机关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一定程序裁定后,依法收缴 但尚未上缴国库的各类可以货币计量的财物。办案过程中的暂扣物资不属于罚没物资。罚没物 资由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填报;填报范围不包括归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资产。 4.其他代管资产:其他未列明的受托代理资产。
29
• 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由构筑物设施、公路沿线设施组成。 • 公路构筑物设施:即构成公路主体的各部分,包括路基
与路面、桥梁、隧道、涵洞、跨道路建筑物等。 • 公路沿线设施:包括安全设施、收费设施、监控设施、
环保设施等。安全设施是指发挥交通安全指示作用的相 关公路设施,包括护栏、交通指示线、交通指示牌等; 收费设施是指为保证收费有序实现而设置的中心设备、 收费站设备、车道设备等;监控设施是指监控交通运行 情况的系统、线路和检测器具等;环保设施包括道路绿 化、噪声屏障、隔声窗等。
27
• 对无账面价值的公共基础设施计价
• 政府会计准则 • 历史成本 • 资产评估 • 重置成本
上一年度编制说明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28
• 公共基础设施情况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 施、其他公共基础设施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填报等级公路、等外公路、公路运输场站; 铁路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填报铁路和铁路车站。
• (国有资产还包括无法在财务数据、会计 核算上反映的资产)
11
•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 《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 《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 《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