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药的历史

山药的历史

怀庆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
孟路”,明清为“怀庆府”
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三百里平川。

这里的气候环境“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

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最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
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周王室用后大悦,赞其为“神物”。

从此“四大怀药”成为历朝贡品,
在神秘的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将怀药传入西亚和西
欧诸国。

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又将其带入东南亚、中东、东非、南非诸国”。

外国医药学家和药商出于钦敬四大怀
药的药效,就以其产于中华大地而称之为华药。

公元1914
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四大
怀药作为国药展出,再次受到各国医药学家和药商的赞誉和称道
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

已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识
中医论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

怀山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效:健脾养胃,助消化,补肾涩精,润肺补气,血痹阻络,缓急解毒。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称其“益肾气”
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中说:“虚劳诸不足(阴阳气血俱虚,卫外功能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山药能益精固肾。

《太平圣惠方》用山药为末,煮糊,调米酒温服。

《刘长春经验方》合麦粉作饼服,治肾虚精亏之无嗣症(男性不
育症)。

《儒门事亲》配茯苓等量,与麦粉做包子,治尿频、遗尿。

山药能补脾止泻
《本草从新》“白入肺,味甘,归脾,补其不足,清其虚热,
润皮毛,化痰涎。

姜汁拌炒固肠胃,止泻痢。

肺为肾之母,故又
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脾为心之子,故又益心气,子能令母实,
治健忘遗精。

性涩,生捣敷痈疮,清肿硬毒。

食用及营养价值:
1、怀山药所含的能够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萝卜中含量的3倍,胃胀时食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适症状,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佳品;
2、怀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3、怀山药几乎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防止动脉过早地发生硬化。

山药含有皂苷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症
有改善作用;
4、怀山药可增加人体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
5、怀山药所含的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抗肝昏迷
6、怀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钾的含量较高,所含热量又相对较低,经常食用,有减肥健美的作用。

现代科学分析,怀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
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
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

要功能,该成分在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