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教育层次:本科学号:070635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商洛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一、目录.... .... .... .... .... .... .... .... .... .... .... . (2)二、序论.... .... .... .... .... .... .... .... .... .... .... . (3)三、杜甫的巨大成就.... .... .... .... .... .... .... .... .... . (3)1、杜甫的成就....... ....... ....... ....... ....... . (3)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 .... .... .... .... .... . (3)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 .... .... .... . (4)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 .... .... . (5)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 .... .... .... .... .... . (5)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 .... .... . (7)4、小结.... .... .... .... .... .... .... .... .... .... . (7)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 .... .... .... .... .... .... .... . (8)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 .... .... .... . (8)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 .... .... .... .... . (8)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 .... .... .... . (8)4、小结.... .... .... .... .... .... .... .... .... .... . (8)四、结语.... .... .... .... .... .... .... .... .... .... .... . (9)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学号:070635【摘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与批判;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融情于事,寄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
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
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
他以伟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
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
他在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
他就是伟大的,全能的,空前绝后的杜甫。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
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
首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
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爱联系在一起的。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皇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
”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
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他偏向了人民一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揭露帝王穷奢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
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敌入冠时,他疾呼“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
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
”的境界。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
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
”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
”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的捐躯健儿;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
”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的张仁愿……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
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
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雄,纵暴略与浑羌同。
”的皇室禁军。
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
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的石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
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
他反对唐王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
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
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正是他们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
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他珍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
”……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
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平之风袭人。
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
”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物象是丰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
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
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
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