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产大豆新品种丰收27号及栽培技术

高产大豆新品种丰收27号及栽培技术

2010年第3期良种良法
高产大豆新品种丰收27号及栽培技术
杨兴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161606)
丰收2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1997年以克交88223-1为母本,以白农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998年所内培育F1,1999-2001年所内种植F2~F4,系谱法选择,2002年所内种植F5,并于当年决选稳定品系,品系代号为克交02-7741。

2003-2004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同时进行异地鉴定;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七区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

同时2008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进行病害鉴定。

2008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丰收27号。

1特征特性
丰收27号紫花、长叶、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4cm 左右,主茎型、有一定分枝;主茎节数14.5节以上,荚多粒多瘪荚少,以3、4粒荚为主,子粒圆形,种脐无色,百粒重20g左右;抗倒伏、抗病性好,灰斑病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病理研究室连续3年混合菌种接种鉴定,结果为2年中抗、1年高抗。

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较轻,病虫粒率低,商品品质好。

2年平均脂肪含量19.34%,蛋白质含量41.94%。

该品种生育前期发苗快,株形收敛,叶色浓绿,秆强抗倒伏,生育期115d左右,需有效活动积温2300℃左右,延迟收获不炸荚,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内蒙古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2产量表现
丰收27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

2003-2004年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平均每hm2产量为2710.2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4.2%;2005年黑龙江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为2324.3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3.3%。

2006年省区域试验平均每hm2产量为2212.2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3.8%;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为2478.7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2.7%;2年区域试验平均每hm2产量2345.5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3.3%。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每hm2产量为2221.2kg,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1.2%。

3栽培要点
丰收27号适宜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避免重迎茬。

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和种衣剂包衣,剔除虫食粒、破碎粒、病粒、小粒及其他杂质,保证出苗时苗齐、苗匀、苗壮。

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地下病虫害,减缓大豆重迎茬所造成的损失。

上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整地,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达到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要求翻耙后基本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30cm;翻耙后进行秋起垄秋施肥,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一般肥力地块,每hm2施用磷酸二铵150~187.5kg(商品量,下同)、尿素22.5~37.5kg,深施于种子下6~7cm处,最好分层施于种下7cm和14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苗;起垄施肥后,垄体用镇压器压实,垄台高度15~18cm,达到待播状态。

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8℃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一般为5月上旬)开始播种为宜。

丰收27号适合65cm垄距,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每hm2保苗30万~35万株。

原则上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镇压后播深4~5cm,土壤质地疏松可稍深,粘重时应稍浅些。

大豆生育期间,要及时进行铲趟,做到三铲三趟或药剂除草,防治病虫害,生育中后期脱肥时,要及时进行追肥或叶面喷肥。

当大豆茎秆呈棕黄色,有10%叶片尚未脱落时,是人工收获适宜时期,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时,是机械收获适宜时期。

参考文献
[1]薛红.国审大豆丰收24号高产栽培及推广应用.中国种业,2009,5:66
[2]邱长久,刘长海,胡淑艳,等.大豆新品种北豆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
术.大豆通报,2007,1:11
[3]田中艳,高国金,周长军,等.抗线虫4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大
豆通报,2004,1:15
(收稿日期:2009-12-23)
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