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变对流传热要点学习资料

相变对流传热要点学习资料


7.1.3 膜状凝结是工程设计的依据
工程实践表明: 纯净条件下,平整传热表面,都是膜状凝结。
工程设计中: 常用膜状凝结进行分析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特殊方法强化传热 。
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计算关联式
7.2.1 努塞尔的蒸气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1. 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假设 纯净、饱和蒸气、均匀壁温、层流、膜状凝结
换热量: h t s A t w 2 . 8 1 3 3 W 0 q m r
凝结蒸气量: q m r 1 .2 1 5 3 k 0s g 4 .5 k 0 h g
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
7.3.1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
1. 不凝结气体 来源:蒸气带入、蒸气分解、系统漏入等。 危害:含有 1% 空气,表面传热系数降低 60% 。 原因:不凝结气体将蒸气与液膜隔开,增大了传热阻力; 不凝结气体还使蒸气分压力下降,饱和温度降低, 温差减小,使凝结过程削弱。 措施:断绝来源,去除不凝结气体。 如抽气器、空气分离器等。
(1)常物性; (2)蒸气静止,无粘滞应力; (3)忽略液膜惯性力;
(4)气液界面无温差 t ts
(5)液膜导热无对流,温度线性分布; (6)忽略液膜过冷度;
(7)忽略蒸气密度 V 0
(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2. 边界层方程组的简化
凝结液膜的流动具有边界层的特征, 稳态时,符合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对竖壁:高 l ,膜厚 ,膜宽 b
平均流速 u l ( l 处流速)
雷诺数:
Reulde ulde
当量直径:
de
4Ac P
4b
b
4
Re
4ul
4qm
l
注意:
质量流量 qm l ul1
换热量 q m r l h l1 ts tw
膜层雷诺数 Re4hlts tw
r
实验表明:
竖壁 Rec 1600
定性温度:
tm tw ts2 9o C 9
物性参数:(液膜) P563附录9
95.48kgm3 , 28 .5 21 0 6Pa s
0 .6W 8m K
层流液膜:
h1.1 3 lg t sr 3 l tl2 w 141.5 7 140 W m 2K
膜层雷诺数: R e4h tlsrtw5.9 11600
边界层方程组:
l
d2u dy2
l
g
0
d 2t dy2 0
边界条件:
y 0 时: u0 , t tw
y 时: d u 0
dy
, t ts
3. 主要求解过程与结果(过程略)
液膜厚度——汽化潜热)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hx 4lgtrs 3l tlw 2
2. 管子排数 竖管管束:相互之间不影响凝结,只增大传热面积。 横管管束:不重叠时,不相互影响; 重叠时,上排管子凝结液滴下落时,有飞溅作用。 会减薄下排管子液膜,同时产生冲击扰动, 两者都会使传热增强。
3. 管内冷凝 蒸气流速不同,管内液膜形状不同,热阻不同。
低速时: 聚在底部
高速时: 分布在四周
4. 蒸气流速 在竖壁上,两种情形: 蒸气流速与液膜流动同方向,拉薄液膜,增大传热; 蒸气流速与液膜流动反方向,增厚液膜,减弱传热。
5. 蒸气过热度
过热蒸气在换热器中放热,两个阶段:
过热蒸气
饱和蒸气
饱和液体
因此,过热蒸气冷却会增大传热量,但减少了凝结液的产生。
6.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可对相变热进行修正: r r 0 .6c p 8 ts tw
7.3.2 膜状凝结的强化原则和技术 1. 尽量减薄液膜厚度是强化膜状凝结的基本原则
在 l d 50 时: hH 2hV
因此:横管可强化换热。例如:冷凝器常用横管布置。
3. 分析解的实验验证和假设条件的影响
实验表明: Re20时,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Re20时,有偏差;转折点高 20% 。
工程修正:
hV
1.13lgl rts3ltl2w
14
7.2.3 湍流膜状凝结
流动状态判别:膜层雷诺数 Re
横管均为层流,l d
湍流膜状凝结: Re1600
上部层流,下部湍流
G13 a Re
N u 5P 8s1 r2PwrPs1 r4R34 e259 3200
平均传热: Nuhl 伽利略数: Gagl3 2
定性温度: t s
tm
(r , Prs )
( , , )
tw
( Prw )
特征长度:竖壁高度 l
相变对流传热要点
7.1.2 凝结液构成了蒸气与壁面间的主要热阻 膜状凝结:凝结液膜覆盖整个壁面, 液膜将蒸汽与壁面隔开, 形成较大热阻。 珠状凝结:凝结液珠覆盖部分壁面, 蒸汽可与换热壁面直接接触, 热阻较小, 并且液珠逐渐长大, 到一定程度会沿壁面滚下, 清除沿途的液珠,有利传热。
因此: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传热效果好。
14
x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V
0.943lgl trs3ltl2w
14
( l ——竖壁高度)
7.2.2 竖直管与水平管的比较及实验验证 1. 水平圆管及球表面的凝结传热表面传热系数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
水平圆管,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d——外径)
hH 0.729ldgrts3llt2w14
球表面,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d——直径)
hS 0.826ldgrts3llt2w14
① 相变潜热:饱和温度 t s ;② 定性温度: tmtstw 2
2. 水平管外凝结与竖直管外凝结的比较
两者不同处:特征长度
横管——外径 d ,竖壁——高度 l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hH
0.77
l
1 4
hV
d
(液膜体积力 Fx l g )
u v 0 x y
l u u xv u y lgd dx pl y 2u 2
t t
2t
u v x y
al
y2
简化:
① 动量方程
液膜层流 v 0
竖直方向无惯性力,流动慢
压力梯度 d p 0 dx
u 0 x
② 能量方程
液膜无对流 u t v t 0 x y
P309习题7-1 压力为1.013×105Pa的水蒸气在方形竖壁上凝结,壁 的尺寸为30cm×30cm,壁温保持98oC。试计算每小时的传热量及 凝结蒸气量。
解:流动状态,无法确定:
Re4hlts tw
r

h?
假设为层流:
p1.013105Pa时, P565附录10
ts 100oC, r22.51k7J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