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心肺复苏
懂救护的人,可以自救救人,
不懂救护知识的,贻误救人时机。
现场救护须知
一、现场评估 到达现场,应立即通过实地
感受,眼看、耳听、鼻闻、 思考对异常情况做出分析判 断。 评估情况:检查现场的安全、 引起疾病和损伤的原因、受 伤人数以及自身和伤者及旁 观人群是否身处险境,伤病 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判断现 场可利用资源,需要何种支 援及可采取的救护行动;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30万美国人死于心搏突然停止。在所有 医院以外的心搏停止病例中,大约80%左右发生在家中,有效的 心肺复苏操作能使患者死里逃生的机会增加一倍。美国心脏学会说, 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900万人接受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在美国, 大约70%的人都有自救互救技能证书;在欧洲,大约80%的人有自 救互救技能证书。而在上海,大约只有6%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
二、日益增多的意外事故要求我们加强院前急救
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上。 以交通事故为例,2007年全国机动车交通事故327209起,死亡人数81649 人,受伤人数380442人,这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因为不能得到及时、正 确的急救而死于失血性休克或落下终生残疾。
三、各种突发疾病迫使我们正视院前急救
息样或停止; 循环体征:看皮肤颜色是否苍白或青紫,数脉搏,成人正常
60-10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心跳过快超过120次/ 分、过慢40-50次/分,或不规则,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均 为心脏危险信号; 瞳孔反应: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瞳孔缩小为 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脑疝、脑水肿使双眼 瞳孔一大一小; 检查头、颈、锁骨、胸、腹、骨盆、脊柱和四肢,有无开放 性损伤,骨折畸形、触痛肿胀和活动性出血;有无表情淡漠、 冷汗口渴 正确的验伤判断是正确急救的前提。
自动心脏除颤仪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Early advanced life support
*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 者。
*上海统计结果表明,81%的人知道,现场急救对病人有用;但 88.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黄金4min”。在路上或家中遇到有人心 脏停跳,74%的人会打120,18.4%的人会呼喊或救命,只有7.6% 的人会进行心肺复苏。此外,还有96.3%的人把危重急诊病人挽救 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而不是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等急救者。
保障安全:首先确保自身安全,了解自己能 力的极限,注意危险电源、救护者自身体力、 水性等;
个人防护:可能情况下,应使用呼吸面罩、 呼吸膜、医用手套、眼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
二、判断危重病情
意识:呼唤、轻拍肩膀,观察神志是否清醒,无反应则属意 识丧失,已陷入危险;
气道:梗阻者不能说话及咳嗽; 呼吸:正常12-18次/分,危重者变快,变浅,不规则,叹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呼唤我们重视院前急救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各种水灾、风灾、火灾、冰 雪灾害、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国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 是十分惊人的。科学预测显示:地球运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期,世 界将面临一个灾害频繁的时期,对此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切的 准备呢?
三、紧急呼救
救护启动:是抢救病人“生命链”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病员获得及时救 治至关重要。
呼救电话须知: 1、说明病人年龄、性别、姓名、联系电话; 2、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迷、呼吸困难、出血等 3、病人所在确切地点和显著标志 4、灾害或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 5、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万人猝死,平均每分钟约2人,其中70%是 死于到达医院之前(即院外死亡),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死于发 病后1.5~2小时,80%的心源性猝死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 塑或心室颤动)引起,而并非疾病已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有资料显示, 心脏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中青年已经成为
立早 动即 期 急识 心 救别 肺 系心 复 统脏 苏
骤 停 并 启
快有
综
速效
合
心高
的
脏级
心
电生
脏
除命
骤
颤支
停
持
后
治
疗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Early acc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及时呼叫“ 120” 报警
早期心肺复苏 Early CPR
C — 胸外心脏按压 A — 打开气道 B — 人工呼吸
早期心脏电除颤 Early Defib.
心肺复苏
你可曾知道: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 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 与抢救。
猝死人员有35 – 40 % 如 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挽救生命。
突发性心脏病猝死
急病
创伤 中毒
可以导致
溺水
触电
呼吸 心跳 骤停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
时间就是生命!
18秒后脑缺氧 30秒后昏迷 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 6分钟全部死亡 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 4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应让调度人员听清楚后,方可放下电话
四、现场挽救生命的原则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 地进行判断
2、评估现场,应确保伤者和自身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施救 4、尽可能采取减轻病人痛苦的措施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 护(先用病人或伤者的衣服、腰带等)
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小英雄海啸示警挽救百余人命 法国评她“年度儿童”
“蒂莉的故事提醒我们,教育攸关生死。所有孩子 都应当接受减灾教育,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在自然 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美国前总统克林 顿
蒂莉与联合国海啸特使克林顿会面时的情景。
1985年哈尔滨某国际宾馆,因一位旅客酒后吸 烟不慎引发火灾,引起同楼层旅客的恐慌,结果 造成了10名中国旅客死亡的悲剧,更可悲的是其 中有9名旅客由于过度恐慌,慌不择路选择了跳 楼逃生,结果无一例外的被摔死。值得深思的是 同楼层的6名日本人却无一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