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炭市场2011年回顾及2012年展望

煤炭市场2011年回顾及2012年展望

2011年煤炭市场回顾及2012年煤炭市场展望——2012年我国煤炭结构性过剩和区域性阶段偏紧将持续共存摘要:2012运煤铁路受“甬温线”特大事故影响,普遍减少投建,势必影响铁路运力的增长率;另外,国内公路运力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因此,2012年国内煤炭运力依然紧张,为局部地区煤炭价格的上涨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煤炭市场回顾一、宏观新闻政策1.国内政策新闻进入“十二五”第一年,新疆、内蒙、山西、陕西、河南、贵州等煤炭外运省份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用以收紧对煤炭资源的掌控力度,阻止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外流。

一面是国家能源开发格局逐年变动,迫切需要西部贡献富余资源;另一面却是资源地选择以行政手段追求煤炭附加值留于本地,因此,地方行政手段屡见不鲜。

如制定地方政策、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实行煤炭销售票管理制度等。

11月1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简称《细则》),正式施行。

煤炭税目此前的暂行条例税额幅度为0.3-5元/吨,修改后区分了焦煤和其他煤炭税目,相应的焦煤税率为每吨8-20元,其他煤炭税率依然为每吨0.3-5元,从而确保稀缺资源所在地利益。

在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政策制定的关键时期,地方与国家利益关系分配问题依然是决策层追逐的核心内容。

2.国际政策新闻受高品质矿藏资源日渐稀少、价格高位运行、且钢铁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众多国际性钢铁生产商对煤炭资源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从兖州煤业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新泰克控股公司和新泰克Ⅱ控股公司100%股权,到中国神华对全球最大的未开采煤矿-蒙古塔本陶勒盖煤田开采的成功竞标,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企业对国际能源型矿产的重视与渴求。

然而此时,作为全球最大炼焦煤出口国的澳大利亚,其政府将从2012年7月开始征收碳税,每吨23澳元,征收对象包括了高碳排放的煤矿业,此举势必增加澳洲煤炭出口企业的成本,继而对国内煤炭供应及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二、产销情况运销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份我国煤炭产量达到27.88亿吨,较上年24.47亿吨增长3.41亿吨,增幅达到13.9%;国有大型煤矿前三季度煤炭产量累计14.50亿吨,较上年12.8亿吨增长1.7亿吨,增幅13.3%。

综上所述,国内原煤产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产量将超过35亿吨。

如下图1所示:图12011年1-9月份,山西省煤炭产量6.33亿吨,同比增长21.38 %。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3.54亿吨,增长8.8%;国有控股煤矿0.80亿吨,增长49.63%;地方煤矿1.99亿吨,增长39.14%。

全省累计完成出省煤销量4.36亿吨,同比增长11.66%。

其中:铁路出省销量3.38亿吨,增长9.31%;公路出省销量0.98亿吨,增长20.58%。

2011年1-9月,内蒙古地区生产原煤7.2亿吨,同比增长32%。

其中蒙西地区5.03亿吨,增长37.4%;蒙东地区2.16亿吨,增长20.9%。

全区销售煤炭7.2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区内销售2.81亿吨,区外销售4.39亿吨,分别占39%和61%。

2011年1-9月,陕西省累计生产原煤2.99亿吨,同比增加0.40亿吨,增长15.31%。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1.35亿吨,同比增加0.19亿吨,增长16.32%;地方国有煤矿原煤产量0.39亿吨,同比增长6.18%;乡镇煤矿原煤产量1.24亿吨,同比增加0.18亿吨,增长17.41%。

销售原煤2.97亿吨,为同期产量的99.57%,同比增加0.42亿吨,增长16.47%。

2011年1-9月份晋陕蒙煤炭产量总计达16.5亿吨,晋陕蒙甘宁煤炭净调出量11亿吨,同比增长1.9亿吨;另外,河南、安徽都已经成为煤炭调入大省,中部地区煤炭将以过海进江的形势进入湖南、江西等地;西南地区产量增速下降,其中贵州增产幅度大幅降低至3%,煤炭调出大幅减少,2011年前三季度调出量2500万吨,同比减少1000万吨。

国内煤炭格局出现差别性变化,扩张也以需求为导向,煤炭逐步走向市场化。

我国依然处于重工业迅速发展阶段,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格局短期不能改变,煤炭消耗逐年增加。

预计明年国内煤炭消耗达36.5亿吨以上,截止到2010年,我国煤炭开采产能及在建产能超过38.5亿吨,但是较多地区煤矿依然处于在建改造当中,兼并重组工作依然在进行,产能未能全面释放。

因此,国内煤炭供应缺口依然存在。

2012年保障房和水利工程继续作为耗煤、耗钢集中区域,就整个需求来说,一直也处于猛烈增长阶段,煤炭需求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三、煤炭价格及库存状况据中国电力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份,电网煤炭库存情况基本保持在5000-6500万吨的水平。

3月份受大秦线检修、天气转暖等影响,电力企业煤炭采购放缓,库存有所降低;5月份天气转暖,电厂“囤煤”度夏影响,电力企业库存急剧攀升;7月份用电高峰,电厂库存下降;9月份天气转冷,电厂再一次出现“储煤”行为,以保证冬季供暖的硬性需要。

较2010年来说,2011年电厂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动力煤价格及库存随季节性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如下图2所示:图2根据华东地区电力企业煤炭采购价格跟踪数据:就2011年5500大卡及5000大卡动力煤对比曲线来看,基本处于平行运行的态势,价格的涨幅格调一致,均呈现稳步上调的势态。

截止到9月份,5500大卡动力煤采购到厂平均价格较1月份价格上涨52元/吨,5000大卡动力煤涨价42元/吨。

5500大卡动力煤采购到厂平均价格在6月份达到最高点905元/吨,5000大卡动力煤最高到806元/吨,3月份煤价最低,采购到厂平均价706元/吨;2011年最高月度平均煤价较最低月度平均煤价均高出100元/吨。

如下图3所示:图3据钢铁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份年我国粗钢产量持续增长,其中5月份达到最高,日均产量为194万吨,创历史新高。

钢材产量的稳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需求原燃料的稳定供应,因此,冶金煤需求稳步增长。

进入10月份,钢铁终端需求急剧下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多数大中型钢铁企业检修,部分小型短流程钢厂甚至停产,国内粗钢产量稍有减少。

粗钢产量微降使得原燃料采购积极性受挫,矿石价格大跌,焦炭价格跟跌,但是炼焦煤价格的高位坚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焦炭过多下跌,多数独立焦化企业采取限产(限产力度均在50%左右)以稳定价格。

钢铁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对独立焦化厂造成一定冲击,进入11月份,钢厂检修结束,焦炭需求拉动,局部地区由于前期限产严重,焦炭短期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

钢企焦化厂全负荷生产,炼焦煤需求量稳定,库存基本保持在20天左右的水平。

生铁产量的稳步运行,喷吹煤需求较稳运行,目前维持正常库存15天左右。

现华北地区主焦煤采购到厂价格基本在1700-1750元/吨,1/3焦煤采购到厂价格为1550元/吨左右,全年合同价格基本未发生变动。

港口煤炭库存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的港口煤炭库存曲线较2010年港口的煤炭库存曲线更加趋于平稳。

可见煤炭库存受所谓“迎峰度夏”、“冬储”等天气影响越来越小,企业更愿意把视线放长,平峰时期补库存,高峰时期消化库存。

此举可以减缓下游集中补货期间原料成本的无谓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市场预期对煤炭采购行为的影响。

如下图4所示:图4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统计显示:进入2011年环渤海港口动力煤价格稳步增长,尽管受淡季影响,价格出现相应下滑,但是整体煤炭价格的运行趋势为上涨的态势。

3月份用煤淡季,相应煤炭价格处于谷底;7月份用煤高峰时期,煤炭价格处于绘图峰顶;随之淡季到来,进入9月份,受天气转冷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持续稳步增长。

如下图5所示:图5四、进出口情况2011年1-9月,我国煤炭累计共出口342.1万吨,同比增长289.6%;进口累计3038.3万吨,同比减少了9.3%。

由图可以看出,中国2011年对于炼焦煤的进口势头仍然强劲,但受2010年年底澳洲特大洪水的影响,国际的炼焦煤市场价格得以推涨,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对于炼焦煤的进口。

由此可见,国际炼焦煤的价格从很大意义上影响着中国的进口情况。

如下图6所示:图6另外,中国对于进口炼焦煤来源地的选择也呈现出“蒙古国为主,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为辅,同时兼顾美国和加拿大的战略方针。

中国炼焦煤资源的短缺,决定了未来中国进口炼焦煤的必然趋势。

如下图7所示:图7五、进口炼焦煤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及风险1、替代方面的影响及风险炼焦煤的替代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很难通过简单的书面品质规格就能进行替代。

进口炼焦煤的实际交货规格不是纯品炼焦煤的规格,而是由多种煤炭混合搭配而成的规格。

从而使进口炼焦煤出现“符合合同规格,但无法实际使用”的现象。

2、供应及价格方面的影响及风险中国进口炼焦煤往往采用现货合同进行贸易,这样往往会出现急需品种的炼焦煤难以及时从国际煤炭市场按期采购,从而影响生产顺利进行。

同样会受到国际煤炭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供应的稳定性、影响生产顺利进行。

3、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影响及风险焦化新产品的开发必须要有品质稳定、供货及时的炼焦煤货源作为保证。

如果仅凭在现货市场进行投机性的贸易,是难以保证焦化新产品的品质稳定与供给安全的。

2012年煤炭市场展望一、我国煤炭行业政策导向据悉,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敲定,“十二五”煤炭工作将明确“大集团、大基地、大矿井、大通道”的四大原则,继续推进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列为重点任务,目标是亿吨级企业由5家增至10家。

另外,加大煤层气利用开发和提高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也是“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方向。

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测算,今年煤炭产能可能接近35亿吨,较去年增加1-2亿吨,而“十二五”末煤炭产量应在40亿吨以上。

“十二五”工业经济继续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共存的发展策略。

明确表示今后5年我国的粗钢消费年均增速不过4%左右,与“十一五”年均12%的粗钢产量增速相比大大降低。

对于上游原料来说,需求增长率势必下滑,面对焦炭供大于求的局面,焦化企业困局将持续存在,炼焦煤作为稀缺能源,供需将持续不平衡,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二、煤炭市场面临的各种因素1.兼并重组部分地区产能未完全释放随着国内煤炭资源兼并重组,产能不能完全释放,地区煤炭产量较难保证稳定增长。

2011年我国西南地区煤炭进入最为紧张时期,煤炭价格跟其余地区相比,上涨幅度提高较大。

造成当地煤炭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省内兼并重组工作的大力推进,多数小型煤矿依然处于整改在建当中,未能进行正常生产,之前小煤矿集中地区煤炭产量受影响偏大。

第二,2011年持续干旱在一定程度上较大的依赖于火力发电,煤炭需求旺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