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文兰院士和李承治教授
关于“数学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评议意见
这是一项份量很重、特点鲜明的成果。
有关内容已详细反映在申报材料之中。
这里,仅就我们对这项成果的背景情况多年来的了解谈两点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1)“数学分析”课是数学系本科生最重要的基础课,学时多,内容广,影响面大。
我们两人之一曾主管过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深知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改革的难度。
不少学校都在尝试改革,但像邓东皋、尹小玲二位老师这样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在保持严密性的前提下,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确实是一个重大突破。
不少学校借鉴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在北京大学的教学中也参考了他们的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本项成果在全国高校的“数学分析”课程教改上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2)本项成果经历了数十年的锤炼。
邓东皋教授从五十年代末就在北京大学讲授“数学分析”课,并十分重视教学研究,被公认为北大“数学分析”课教学效果最好、最受欢迎的几位老师之一。
近十年来,他与尹小玲副教授合作,对课程从体系到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把这门课的教学提高到新的高度与境界。
我们觉得,向他们二位老师这样倾注数十年心血,潜心于一门重要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果,是特别应该提倡与表彰的。
文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承治(北京大学教授,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与力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数学组成员)
200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