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PPT课件
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PPT课件
19:46
19:46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65-70%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其机制尚不清楚, 但应为主动过程) ,25-30%在髓袢重吸收。尿 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并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9:46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高渗尿.低渗尿.等渗尿 ◆尿液的稀释(最低可至50mmol/L) 在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的溶质被重吸收而 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 ◆尿液的浓缩(最高可至1200mmol/L) 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 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冰点降低法) 结构基础:髓袢,髓袢愈长浓缩能力愈强。
19:46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9:46
肾脏的功能: (1)泌尿功能 肾脏泌尿功能的意义: ① 排除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 体过剩余的物质和异物; ②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③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 D3、促红细胞生成素
19:46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肾脏的结构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 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 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19:46
◆有效滤过压(图)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浆流量: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19:46
19:46
2.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180L/D,而终 尿为1.5L。 重吸收方式 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 中的过程。
19:46
19:46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12%Na+、Cl-和水,同时也分泌 K+和H+。该部位对Na+、Cl-和水重吸收 受机体水盐代谢的需要而调节。 Na+和K+的转运受醛固酮调节。 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Na+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19:46
19:46
19:46
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程 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水的溶质 拖曳 主动转运: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质子泵、钠泵、钙 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19:46
肾小管与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 泌 (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重吸收约70%Na+、CI-和水;其中约 2/3经跨细胞转运途径,主要发生在近端小 管前半段;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收, 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80%的 HCO3-,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 泌H+。 重吸收的动力:基侧膜的Na+泵
血浆与原尿比较(表)
19:46
19:46
19:46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 ①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小分子 溶质和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 过。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 ②基膜:由基质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构成,是 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孔( 2-8nm )允许 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③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19:46
19:46
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髓质高渗区及渗透梯度是动力 ADH是不可少的条件 1.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 因素 2.影响尿素再循环的因素 3.髓袢的长度及近髓肾单位的数量 4.直小血管血流速度 5.ADH的分泌和作用
19:46
19:46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 二、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 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19:46
19:46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 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 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 滤入肾小囊腔而形成滤过液(原尿) 的过程。
19:46
近端小管前半段:大部分Na+与GS、AA同向 转运、与H+逆向转运主动重吸收。HCO3-被重 吸收。 近端小管后半段:由于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 所以后半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高,同时,顶端 膜上有Na+ -H+交换和Cl--HCO3-逆向转运体, 进入胞内的由基底侧膜上的K+-Cl- 同向转运至 细胞间隙,再吸收入血。 Na+为顺电势差扩散,Cl-为顺浓度差扩散。 (图) 水的重吸收是被动的,是靠渗透作用经跨上 皮细胞和紧密连接而进入细胞间隙后再进入血 管中的。此段是等渗重吸收。
19:46
19Cl-和K+。 降支细段:钠泵活性低,Na+不通透,水通 透。 升支细段: Na+和CI-易通透,对水不通透。 升支粗段: 是Na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其机制是通过顶端膜上的Na+-K+-2Cl-同向 转运体主动重吸收。能量来自基底侧膜的钠 泵。 这过程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 重要意义。速尿、利尿酸通过抑制同向转运 体发挥利尿作用
19:46
(二)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1、近端小管 80%的HCO3-在此处重吸收,其机制顶端膜上 的Na+-H+交换及碳酸酐酶。进入胞内的HCO3-与 其它的离子以联合转运方式或通过Cl--HCO3-逆向 转运体进入细胞间液进而入血。 结果: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分子NaHCO3 2、髓袢 HCO3-重吸收在升支粗段,机制同上。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闰细胞上主动泌H+有两种机制:质子泵(和H+K+ ATP酶,泌H+量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的 碳酸酐酶活性受小管液中的PH值影响。
19:46
19:46
(三)NH3分泌与H+、HCO3-的转运的关系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 内的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及谷氨酸脱氢酶作 用下生成NH3和HCO3-;NH3的分泌与H+的 分泌密切相关;H+分泌增加促使NH3分泌及 NaHCO3的重吸收,实现排酸保碱的作用。 集合管细胞膜对NH3有高度通透,对NH4+低 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