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黄铁矿加热变化过程中新生磁黄铁矿特征及其生成途径

基于黄铁矿加热变化过程中新生磁黄铁矿特征及其生成途径

基于黄铁矿加热变化过程中新生磁黄铁矿特征及其生成途径硫化物矿物是金属阳离子与S2-阴离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而黄铁矿是自然界硫化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矿物,其对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有标识意义,同时也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国外关于黄铁矿加热氧化的研究已经有做出许多工作,最早可见的文献是1945年,随后有许多学者研究过黄铁矿加热氧化的过程、反应动力学及其最终产物。

有人研究了黄铁矿的转变路线为:路径1(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路径2(黄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以及路径3(黄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和是空气条件下加热黄铁矿,都会形成磁黄铁矿,但究其形成机理,还是比较模糊。

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用一系列检测手段验证了新生磁黄铁矿的形成机理。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黄铁矿存在的温度范围为室温—700℃,磁黄铁矿存在的温度范围为500℃—1200℃,赤铁矿存在的温度范围为300℃—1250℃,磁铁矿存在的温度范围是1000℃—1200℃。

(2)新生磁黄铁矿相对含量最大值为黄铁矿加热到700℃。

在7000C恒温不同时间:恒温10min—1h之间,磁黄铁矿特征峰的相对积分较大;恒温1h磁黄铁矿特征峰的相对积分面积达到最大值;恒温1h—3h磁黄铁矿迅速降低消失,产物最终以赤铁矿的形式稳定存在。

因此,在700℃恒温1h为磁黄铁矿相对含量最大值。

(3)天然磁黄铁矿的晶体学特征是,属于六方晶系,Pyrrhotite-3T,化学式为Fe7S8,新生磁黄铁矿(700℃)的晶体学特征是:属于六方晶系,Pyrrhotite-4H,化学式为Fe1-xS,表明新生磁黄铁矿和天然磁黄铁矿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4)肾状赤铁矿、鲕状赤铁矿与硫磺反应后都未检测到其他新物质生成,未出现磁黄铁矿的特征峰;硫磺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生成S02并挥发出去,而赤铁矿并未发生任何反应。

通过热力学函数计算其反应式:2Fe2O3+7S→700℃
4FeS+3SO2得出吉布斯自由能为2269.96kJ·mol-1,说明了在700℃时该反应式不能进行,由此判断出,赤铁矿和硫粉在加热到700℃恒温1h的条件下不能生产磁黄铁矿。

(5)根据以上实验,新生磁黄铁矿的生成路径只有一种,即黄铁矿热分解形成磁黄铁矿。

因为,通过热力学函数计算其反应式:FeS2+O2→700℃FeS+SO2得出吉布斯自由能为-272.04kJ·mol-1,可说明在700℃时该反应能够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