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掌握多音字“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了解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世界遗产这个单元啊,我们已经认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瞧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今天我们要去另一处世界遗产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认识这个地方吗?那里风景如画犹如仙境一般,那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前往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3-4分钟】
2、书写课题:重点点拨:
颐:左右结构,左宽右窄,书写注意从内到外,右边是个页字。
园:先里头再封口。
【1-2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
【4分钟】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分析字形
廊: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里面是“郎”,最后一笔是竖。
柱:左窄右宽。
注意左边改捺为点,“主”下横宜长些。
态:上面是一个太字,下面心字底宜舒展。
殿:笔顺注意,第一笔是横折,第二笔是横【3-4分钟】
3.课件检测掌握生词的情况。
请学生自由地读读课件上的生词,问: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点)请生齐读第一行。
请一生读第二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请一生读第三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平舌音)再开火车读第四行。
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4分钟】
(四)学习课文,分段
1、请六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加字或减字。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4-5分钟】
2、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吗?请你快速的画出句子,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5分钟】
3、这四个句子连起来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顺序,像这样
按自己的游览顺序写景的,我们可以称为游览顺序。
作者就是按游览顺序为我们介绍颐和园的。
作者介绍自己游览顺序时用了哪些动词呢?请圈出来。
(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站在,下来)
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用了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呢?(生动,好像和作者一起在游览)对,所以人们常常把游览顺序称为移步换景。
【4分钟】
4、拓展:像这样的顺序咱们在平时介绍自己的一个游览活动时也
可以用上,昨天老师就游览了一处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啊?(出示象山公园的游览图片),请学生当小导游来引导。
【4-6分钟】
5、这些写了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出现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3.4.5)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全班的男生齐读。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全班的女生一起读一读。
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句子,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总分总)。
【3分钟】
6、请同学们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分成三段,用双斜线在课文
中分出,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游览顺序具体写颐和园的美。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颐和园到处是美景希望大家去游赏。
【4-5分钟】
板书设计:
↓ 长廊廊柱态殿18.颐和园↓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游象山公园:
大门→雕塑→石桥
↓ 昆明湖→堤岸→锦绣塔
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但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而且颐和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极少,缺乏强烈共鸣感,上课气氛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拓展的游象山公园环节贴合学生生活,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