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
二三
成熟的过程,城市客运交通的模式是一 更多地向空间展开,而不是在平面上展 通在我国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和少量
·
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发展中国家则不
开。这样,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将十分 大城市,不考虑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十二 二
同,小汽车还处在发展初期,远没有走 有限,决定了小汽车在我国的发展也将 构筑并建设好若干快速干道将有助于
是获得出租车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北 京,已有部分道路禁止出租车空驶;申 奥成功,交通、环保也不能允许出租车 太多的空驶。这样,空跑的出租车少了, 在街头打车就难了,人们逐渐就会习惯 于电话叫车,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2 、通过良性竞争和质量考核等措 施削减出租车保有量,将其控制在 5 万 辆以内。过多的出租车一方面导致目前 出租车每日服务车次较低;另一方面导 致每完成一次出行的无效空驶里程较 高。目前出租车为满足需求,所行驶的 里程中近 1/4 是无效的,这部分无效交 通量占全市道路网每日车辆车公里的 36.4%。所以降低出租车的数量,减少 其无效出行,将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
1、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步伐。轨道
3、建设公交专用线和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是指在城市道路中划定专供 公共汽车行驶的车道,公交专用线是指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应选择“公 交通具有容量大、效率高、占地少、污 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和街道。世界
交为主体、小汽车辅助”向“公交为主 染少等特点,是满足大规模大众出行需 各国经验表明公交专用线和公交专用道
北京、深圳等不久便会进入这一行列。 村剩余劳动力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拥入城 约交通方式,只能在客流集中的路段
综上所述,比较成熟的城市客运模 市,城市空间的拓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 提供服务,它不太可能散布到城市的
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对小汽车不加限制 步伐,自觉不自觉地走向被动交通规划 每个角落,次级客流的服务依然需要
方便、满足个人偏好
个本质的区别:第一,我
等方面有着公共交通
国大城市在机动化之前,
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就已经形成了高密度的
它的发展壮大具有内
城市结构;第二,我国城
在的动力。法国有个
市在开放经济后突然面
“自己驾车俱乐部”,
对的是一个完全成熟的
它的效率比私家车要跨国来自车工业。这两点高得多,这可以为我
意味着我国城市没有机
们提供一定借鉴。
会像伦敦、纽约、波士顿
城市客运交通模
等城市那样,有一个相
式的选择与实施关系
对较缓慢的城市交通系统与小汽车发展 量发展小汽车替代常规公共交通的城 到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人们出行方便
相互适应与进化的过程,更不可能出现 市,大都出现了小汽车过量引发的城市 程度,以及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形
像洛杉矶那种专为小汽车化设计的城 病,从而开始重视加快轨道交通的发 象,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客
2、“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主导”的
城市客运交通模式。世界上另一些大城 市在小汽车的发展上采取了有限制的发 展策略,小汽车的规模大都保持在千人 百辆水平,小汽车完成的客运量占客运 总量的 30% 左右。新加坡和香港属于面 积狭窄、人口高度集中,不利于发展小汽 车的地方,对小汽车的发展采取了明确 而有效的限制,都以公交为主体发展城 市交通。80 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一直 保持在每千人百辆的水平。香港目前小 汽车保有量在每千人60 辆左右的水平。
46
城市交通
综
合
运
发生转变,小汽车在城市客运中的地位 水平。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化将 价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国这方
输
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 更多地表现在人的工作性质的改变,而 面的任务还很重。
二 ○
家,小汽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成长到 不是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城市建设将
2 、加强快速干道的建设。轨道交
3、“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辅助”的 城市客运交通模式。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采用,但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将得到较快的 发展,公交也会继续发展,但供给结构
完成;新加坡的出租车公司早在1995年 底就有了较完备的 GPS 智能化调度管理 系统为乘客提供派车服务;在西方很多 发达国家的城市如伦敦、巴黎、新加坡 等,很少能看到在街头打车的人,一般 都是电话叫车。
的“小汽车为主体、公交辅助”模式,二 的道路。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也要求限 常规公共交通。此外,小汽车的适度发
是对小汽车合理限制的“公交为主体、 制小汽车在我国的充分发展。
展是不可能阻挡的,它同样需要快速
小汽车为辅助”模式。
干道建设。
二、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发展 模式的选择
三、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发展 模式的实施
到相对成熟的时期。亚洲经济发展较快 十分有限。
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解决城市交通
一些的大城市,如曼谷、马尼拉等便属
3、我国的城市化较西方国家来得 的主需求。对于已经建设或将来准备
于这一类,小汽车的进一步增长符合情 晚,但速度快,不敢说它是一个浓缩的 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快速干道的建
理。我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如上海、 城市化过程,但时间肯定要短得多。农 设同样必要。因为轨道交通毕竟是集
从城市交通供给看,城市客运交通 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小汽车为主体、公交辅助”的 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北美、西欧的多数 大城市,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洛杉 矶,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小汽
车发展处在世界前列,没有对发展过程 进行必要的限制,本世纪60年代已处于 过盈状态,每千人拥有量在 200 - 400 辆。其城市客运以小汽车为主,小汽车 完成的客运量占城市客运量的 6 0 % 以 上。美国的洛杉矶是实施“小汽车为主 体”客运交通模式的最典型的城市。日 本城市的轨道交通非常发达,对小汽车 的发展没有采取鼓励政策,小汽车规模 的扩张相对缓慢,但也没有进行限制。 中等发达国家的墨西哥城和圣保罗等大 城市,在小汽车的发展上缺乏严格的限 制,每千人小汽车的拥有量已达到了 160 - 170 辆,正在向“小汽车为主体” 的发展模式迈进。
力。 3 、开辟或增划出租车停靠站和出
租车服务预约终端。从出租车交通量吸 引、发生分布图和乘客出行吸引、发生 分布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的分布 基本一致,因此应当考虑让一部分出租 车合法停下来,以减少其在道路上盲目 寻找客源的状况。在主要的人流集散地 开辟或增划出租车停车位和停靠站,一 方面起到遏制出租车随意乱停车的现 象,另一方面达到降低出租汽车空驶率 的目的。同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应该 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出租车的预约终端 以方便用户叫车,并允许用户在办公室 或在家中通过电话、上网等手段进行出 租车服务预约。
城市交通
综
合
运
输
二
客运 ○
○
三
· 二
城市 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 林敬松
发展经济学重视“后发优势”,表明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助于少走弯路。 在我国进行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之前, 有必要了解世界典型国家城市客运的基 本模式,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 有利于我国对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正确 选择。
一、世界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 的模式选择
北京市目前已经有部分出租车(约 几千辆)安装了 GPS 全球卫星定位呼叫 系统,在系统使用的初期阶段,在使用 出租车的 2000 个人次当中,才有 1次是 电话叫车;在后来收取一定的预定费 后,叫车数更是急剧下降。另外,北京 现有的调度系统中由于网内车辆较少, 无法保证高准确率地完成叫车服务;同 时人们也已经习惯了站在街头打车的方 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明,电话叫车将
市。
展,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可见, 运交通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
2、我国人口多,人均国土面积、人 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步伐符合我国特大 持,相信各城市有关部门会作出正确的
均石油储量都很低,远不到世界的平均 城市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但其造 选择。
47
体,小汽车为主导”逐渐过渡的模式,而 求最有效的城市交通工具。一些曾经大 是体现“公交优先”的良好举措。
不适合采取“小汽车为
4 、倡导共享程
主体、公交为辅助”的模
度较高的小汽车。小
式,主要理由如下:
汽车的发展之所以要
1、我国绝大多数城
限制,主要在于它的
市的成长历程与发达国
低效率,但小汽车在
家主要城市的成长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