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6月所收治的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患者,基于年龄所存差异,将其划分为中年组(对照组)与老年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病例为256例,观察组病例为276例,借助于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测532例中老年患者,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平均心率以及缺血时间。

结果通过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主要上出现于早上0:00~8:00。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病发率也会相应的增加,在临床中对中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24h的动态堤心电图检测,便于早期发现患者心肌病变,以此实施早期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且合理的治疗,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心电图;中老年;动态;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
心血管疾病为脑血管与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在临床上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一般发生于老年患者[1]。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测中,目前常用方式为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检测的内容主要为患者24h内心电活动信息,利用这种方式便于及早发现患者各时段心律失常与心律缺血变化情况,可提高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6月所收治的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300例男性,232例女性,年龄为39~80岁。

根据年龄所存差异,将532例患者划分为中年组(对照组)与老年组(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与病症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2]。

1.2方法借助于三通道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患者实施24h心电图检测,接着借助于计算机来回放,通过计算机中Holter分析软件系统的应用,对所记录的各数据资料实施动态性分析。

1.3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3.1心律失常①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或者持续心房颤动以及心房扑动,频发或者偶发反房性期前收缩;②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或者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且短阵室性的心动过速,收缩数30次/h属于频发[3]。

1.3.2心肌缺血①ST段为下斜型或者水平型移超过1mm,且持续时间超过1min;②两次心肌缺血之间相隔时间超过1min,比如心前区疼痛或者胸闷症状
比较明显的时候,ST-T的改变出现率会明显增高[4]。

1.4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4h心电图的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心律失常症状检测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中数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发病最高的为房性心律失常,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532例心血管疾患者中有332例患者出现了缺血性的ST段改变,其中有260例患者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有200例患者发生时间为0:00~8:00;有72例患者是有症状心肌缺血,在这之中有62例患者发生时间为0:00~8:00,从该数据来看,心肌缺血高发时间为凌晨到早晨。

3讨论
在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其病变位置主要为人体心脏和血管,在临床上,该病主要类别有高血脂、高血压、心力衰竭、运动猝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血脂等,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其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5]。

因心血管疾病发病具有隐匿性,仅仅只是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测方式来实施检测,很难多层次以及全方位地反应出患者于一天内各时间段血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而这也在无形之中使得患者临床逐诊断率下降,甚者还会影响其预后效果。

由此可见,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中,实施24h心电图检测尤为重要,24h心电图检测分析系统具备打印、自动分析、多画面展示以及自动检测等功能,于临床应用时可准确地记录患者心律变化情况,尤其在阵发性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一过性心肌缺血以及短暂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所具优势更为明显。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532例中老年患者心血管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基于患者年龄所存差异,将其划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中年患者,觀察组为老年患者。

从本次研究所获结果来看,患者心肌缺血多发生于凌晨到早晨,即多发生在0:00~8:00这一区间,从该结果可知,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测,便于患者24h内各时间段心率变化情况以及心肌缺血时间的了解以及掌握。

此外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还可知,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要高于中年患者,由此可见,伴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相关病症发生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实施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不仅便于临床诊断正确率、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检出率的提高,为心血管疾患者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提供科学、合理且系统的图文信息资料,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缪京莉,蒋红,侯晓平等.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66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91-1292.
[2]邓毅斯.761 例中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3):34-35.
[3]张丽.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12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18):124-125.
[4]倪容华,黄秦生,杨翠萍等.1401例社区患者动态心电图事件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1681-1683,1685.
[5]吴佩弢,尹琳,纳志英等.慢性心率增快419例动态心电图资料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5):491-492,5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