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吊脚楼
地域特点
吊脚楼的一端以河
岸为支撑点,另一端 则悬在水面,高高的 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 持,充满着一种力与 感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
自由,可临水,也可依 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 边。
四、主要类型
湘西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 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 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 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瑶族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依山旁水 建成,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 吊脚楼。瑶族人多住在山区,很少有成 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 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 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 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 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 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 潮和防止野兽。
民国时期: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 改善,有钱人家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 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 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 倒也体现了平民风格。 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 人民也过上了新的生活。除部分土家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 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房了。
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 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 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 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 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 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 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 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是在双吊式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 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 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 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 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 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 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 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 双吊均适用。它的主要特征是 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 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 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 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 于正屋。
五、个例赏析
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 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 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 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 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三、建筑特点
建筑特色
结构两层或多层形式,下层多畅空,为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 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重量完 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外观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 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 “地不平我身平” 的哲学思想。 湘西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 栏杆上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端常雕 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湘西吊脚楼上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 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等 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湘 西 吊 脚 佳文丹
:
一、简介
二、发展历史 三、建筑特点 四、主要类型 五、个例赏析 六、相关保护
一 、简 介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 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 区的吊角楼也很多。 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 或坐东向西。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 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但与一般所指干阑式有所不 同,干阑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 筑。
谢 谢 观 看!
二、发展历史
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唐宋以前:土家先民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 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 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 任何支撑,故名湘西吊脚楼。 唐宋至清末: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 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 有所改善。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便有了斗拱飞檐, 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 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 “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六、相关保护
古城古建筑群防火安全及灭火对策
古建筑火灾成因:
古城区道路狭窄,无消防车道,消火栓稀少,不利于火灾扑救。 诱发火灾因素多。 木质结构,组群布局,容易火烧连营。 无消防组织或消防组织不健全,缺乏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没有 自救能力。
防火措施:
密切协调配合 加强火源管理 严防电器及雷击火灾 配备消防设施,健全消防组织 建立健全古城区各项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