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它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有的老师把它当作课堂的点缀、教学的附庸,课堂时间充足了,就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时间紧就算了;有的干脆把它上成写作课,语言交际训练则放在了其次;有的课堂中花样颇多,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却毫无收获。
如此课堂,缺乏上课实效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如何上好一节扎实、有效、完整的口语交际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的起步阶段,更应引起重视。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因此,他倡导教师们凭借教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而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一书中,则总结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宝贵的经验:口语交际的话
题贴近儿童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教师重视创设交际情境,学生有话可以无拘无束地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学生说了还想说等等。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非常重要,更何况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文为的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从小就让学生在说话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造句连惯,用词恰当还愁他以后不会作文?反之,如果放过这个环节,让他说话随随便便,乱七八糟,那以后他的作文是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鉴于此,我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立足课堂,对口语交际课堂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方法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增强课堂实效,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题界定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
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教学活动的调节。
本课题以对我校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四、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通过对小学口语交际课实施现状的了解、分析,寻找教师及学生上课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
结合口语交际课程和小学生年龄
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创设交际情景、拓宽交际平台,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把口语交际课落在实处,使小学生乐学、愿学,扎实习得语言,切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
2.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儿童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认为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阶段抓起。
六、研究内容:
1、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①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现状: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和困惑;②研究问题的归因: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对此作出科学诊断。
2、研究小学生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流程: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提炼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基本模式;②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炼并总结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③使用课堂诊断技术,对如何创设情景,设计话
题,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增强师生和生生的互动等教学策略进行验证
和优化。
七、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口语交际以学生之间活动为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交流达到交际目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良好语言环境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自信,获得交际经验。
2、趣味性原则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是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课教学时教师依据这一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亲自实践、体验,在互动的交往中,愉快地进行口语表达。
3、参与性原则
由于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群体中能用语言自由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而不是个别学生的语言发展,所以该原则要求:
①所有的学生都要充分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发展。
②教师要平等地参与活动,对孩子们适时地表示认同,点拔、引导,使孩子们感到亲切,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
4、多样性原则
口语交际活动课形式应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适应小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在形式的不断变化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
八、研究目标
1、语言发展目标: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把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听明白。
还要规范日常用语,与人交谈或写出的文章能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
2、文明交际养成目标:训练学生态度大方,有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听,不要随便插话,提意见要婉转,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情感交流目标:在一定的语文课堂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和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4、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做个科研型教师。
九、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1年10月_2012年10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确定研究方案,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个别访谈等,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10月_2013年10月)
1)修改教案,在语文课堂训练口语交际教学中,确定开展个别班级实施的计划。
(2)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
(3)总结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4)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必要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编故事、小小演讲会等比赛,从多方面分析证实。
3、第三阶段:搜集资料。
分析实验结果(2013年10月_2014年6月)
搜集资料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4、第四阶段:汇集研究成果(2014年6月_2014年10月)
(1)撰写课题报告。
(2)总结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十、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1、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4、实验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在口语交际中学生有无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评、敢发表自己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
6.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十一、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力使小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2.探索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途径,初步构建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活跃我校口语教学的研究并逐步形成特色。
最终成果:撰写口语交际案例、调查报告、研究随笔、研究论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