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ppt

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ppt

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ppt
职业暴露及防护
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课件ppt
“艾滋惊魂”事件再敲职业防护警钟
“艾滋惊魂”的事件:一病人先砍伤仇家,十多天后被报复, 对方将他的手、脚、跟腱砍断。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 车将他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当时病人 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急诊科医生的脸上和眼睛里。 另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手术中 医生的大衣、口罩都被病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经过6小 时抢救,病人脱离险境。
而三天后的检查结果:病人HIV抗体反应呈强阳性!经CDC 复查证实,是HIV携带者,9名医护人员不能排除感染艾滋 病的可能,一年里接受医学观察。分别在4周、8周、3月、 半年和一年进行五次抽血化验
安妮于1992年5月以 外科护理学士毕业, 当年9月的一天,在 为急诊病人用留置针 进行静脉输液,拔出 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 指,93年4月确诊感 染了HIV,她当年只 有23岁。
职业暴露
感染性 放射性 化学性
其他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二、职业暴露的因素
(一)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 (二)防护意识淡薄 (三)针、刀刺伤与割伤 (四)皮肤粘膜暴露 (五)空气污染 (六)其它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 危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 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 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 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 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 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 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 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
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 针刺暴露发生于: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废弃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 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 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
罗拉(公共卫生硕士,注 册护士)1998年在丢弃 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了手 指不幸感染上HIV和丙肝。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 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 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 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 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 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 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 自己宝贵的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 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 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
二、戴手套
• 规范洗手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 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有破损时, 均应戴手套。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
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
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
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
%以上 。

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
能替代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
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禁 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一、洗手法
洗手的指征
➢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 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 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等之后。
➢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标准预防的措施
•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 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 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 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 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隔离衣或者围裙。
•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 层手套。
•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 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 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 防刺伤。
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的 工作环境。
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 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 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 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 进行隔 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 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 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 的监管工作人员、护工等被认为是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 位居首位。
主要内容
•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 二、职业暴露的因素 •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
•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
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 中被物理、化学或生 物等有害因素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 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 及生命的情况。
均有明确规定,护士在
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
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有破损的皮肤 ,及其污染的物品时 ❖手套有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 ❖ 当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需要更换 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 ❖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副手套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
三、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相关主题